在10月11日召开的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根据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科学规划煤炭开发布局,加快输煤输电大通道建设,推动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有效开发利用煤层气。同时要求切实抓好保暖保供工作,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
这是否意味着我国过去几年一直坚持的“加快发展天然气、促进天然气发展”的能源政策将有所调整?在我国天然气进口中占比接近60%的LNG,其全球市场格局又将发生哪些改变?
中国天然气市场受政策影响明显,之前在国家治理污染和履行碳减排义务的背景下,天然气市场在2017年起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即使在LNG进口量年均增速超过40%的情况下,天然气供应仍持续处于供应偏紧的状态。10月中旬召开的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透露出调整能源战略方向的意味,天然气在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体系中将发挥何种作用?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LNG市场极速扩张参与者热情高涨
在10月15~16日召开的2019中国国际LNG&GAS峰会上,道达尔中国天然气业务副总裁Denis Bonhomme称,煤改气是造成东北亚地区LNG消费增加的主要原因,中国将在未来2~3年内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近两年,迅速增长的中国LNG市场着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不仅国际上多个天然气液化项目在2019年通过最终投资决定(FID),一扫前两年的阴霾,而且国内建设LNG接收站的热情也因此点燃。
以三大油公司为代表传统的LNG进口商、城市燃气和民营能源企业都在积极布局。中石化青岛接收站三期将于2021年将接收能力从600万吨/年增加到1100万吨/年,并且在烟台新建600万吨/年的新站;国内最大民营天然气分销企业——新奥集团舟山接收站二期将于2021年完成,接收能力从300万吨/年增加到500万吨/年;广汇能源启东市吕四港接收站三期将于2019年年底投产,接收能力将从115万吨/年增至300万吨/年;北京燃气筹建的500万吨级的天津南港接收站将于2022年一期投产;中海油龙口南山站规划接收能力2000万吨/年;保利协鑫烟台接收站远期规划接收能力4000万吨/年。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陕西燃气设计院院长郭宗华表示,截至2018年,国内LNG接收站已投产20座,年接收能力约7300万吨,正在筹建20座,有意向投资建设28座。卡塔尔天然气公司LNG市场推广经理Ed Rizwan表示,预计到2025年之前中国还需要建设30座LNG接收站,接收能力翻一番,达到1.4亿吨。
然而在LNG市场参与者纷纷对前景表示乐观时,10月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却给很多业内人士带来新的思考。
总理在给各能源业务领域部署工作时,第一个提到的是煤炭。他指出:“根据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科学规划煤炭开发布局,加快输煤输电大通道建设,推动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有效开发利用煤层气。”之后总理说:“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促进增储上产,提高油气自给能力。深化开放共赢、多元化国际油气合作。增强油气安全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发展水电、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水平。”
“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的采暖政策究竟会对行业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我国天然气发展的起伏比较大,最近一次的低迷期发生在2015~2016年,年均增长率只有5%左右。随着2017年“煤改气”及“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等政策的出台,天然气消费出现了连续两年15%以上的高速增长。可见国家政策在天然气市场中的作用。但此次会议做出的调整并不应看做对市场的重大打击,而是国家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开出的一剂良药。
从2017年发生供气紧张以来,每年冬供都备受关注。上游的三大石油公司在采购方面和分销方面都承受巨大压力。一方面,由于保证供气既是社会责任又是政治任务,而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向难度更高的领域要产量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大量的进口又削弱了议价能力,因此三大石油公司在上游承受着较高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下游天然气价格尚未市场化,城市燃气也按限定的价格向三大石油公司采购,因此三大石油公司不得不低于成本价销售,并且要保证足量供应,生产经营压力可见一斑。
不仅上游企业承压巨大,下游企业也有苦衷,但主要体现在价格方面。北京燃气总经理许彤认为,我国天然气供应偏紧是常态,价格机制未有效发挥调节供需的作用。对于下游市场痛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指出,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端”的基本原则,尽快全面放开天然气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在全国建立十个左右区域性天然气现货交易市场,尽快建立全国天然气(LNG)期货交易市场,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天然气市场体系。
如今上下游市场主体都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背负重大责任,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供应形势过于紧张,市场主体在“保供”面前都没有退让的余地。如今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的采暖部署其实是把决定权交给市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如今供应跟不上消费的现状,减轻了上下游企业肩负的压力,让大家腾出手来解决目前产业链上存在的矛盾。由于目前管道气和LNG进口都以长协为主,现在企业的决策将影响未来十几年的天然气供应价格,我们会不会因为非买不可而接受溢价?在未来3~5年全球LNG供应可能出现过剩的预期下,我们要提高议价能力,就需要有说“不买”的底气。当供应充足之后,上游企业才能有富余拿到市场上自由交易,而且供需平衡时就不容易出现消费者难以承受的高价,只有不影响国计民生,价格才能够全面放开;而价格市场化之后,储气设施才能通过季节性注采实现盈利,从而激发市场主体建设储气设施的积极性;调峰能力提高后,季节性价差和断供风险将相应减少。
声明:本文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处理;联系电话:13182603427;联系邮箱:copyright@gongke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