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家企业矩阵托举的“中国阀门城”
龙湾发布
分享到  
2025-08-01
46浏览

近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2025年浙江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温州市龙湾区石化阀门产业集群首次登榜,为“中国阀门城”这张国家级产业金名片再添新誉。

这一产业集群的崛起,是龙湾区数十年传统产业深耕的缩影。2024年,集群总产值超200亿元,产品远销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龙湾制造”成为国际石化阀门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支撑这一庞大产业的,是274家阀门相关企业的协同发力,形成了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优质企业梯队,其中包括6家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以及132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共同构成了“繁星闪烁”的创新矩阵。

企业协同创新
产业聚沙成塔

部门供稿龙湾阀门产业根基深厚,是温州敢为天下先的标志之一。历经数十年发展,阀门企业在龙湾永兴、星海、永中、沙城、天河5个街道高度集聚,总面积近47平方公里,形成了高度专业化分工与协同创新的集群生态。

技术创新是龙湾阀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24年,集群斩获315件发明专利授权,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高达196件。在吉泰阀门集团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技术总监展示着超高压密封球阀的测试场景:“这款压力等级达CL1500(相当于25000磅级)的产品,已应用于深海油气开采项目,打破了国外企业对超高压领域的垄断。”该产品于2024年入选温州市首台(套)装备名单。

在细分领域做精做专,是龙湾阀门企业的制胜之道。精工阀门集团研发的“双重防回流止回阀”,通过双阀瓣设计,彻底解决介质逆流风险,成为化工园区管网升级的核心设备;凯喜姆阀门针对海洋油气开采开发的金属密封蝶阀,可在高盐雾腐蚀环境中,稳定运行20年以上;维都利阀门的特材唇形硬密封球阀,采用独创的唇式密封结构,解决了强腐蚀介质工况下的泄漏难题;方顿仪表阀门集团的仪表阀门产品,性能上实现了对国际知名品牌的替代,价格也更有优势……

这些技术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集群强大的研发支撑体系。依托39个省级研发机构、15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每年增长一亿元的研发经费投入和持续壮大的研发人员队伍,整个集群的技术水平得以加速提升。

政策精准导航

集群加速跃升

部门供稿

龙湾阀门集群的升级之路,同样离不开地方政府系统性政策的精准导航。面对传统产业发展瓶颈,龙湾区出台一系列政策,以组合拳推动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化跃迁。

“政策红利要精准滴灌到企业最‘渴’处。”龙湾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江华尔士自控仪表阀门有限公司的回归就是很好的例证。该公司曾经因土地紧缺问题被迫迁往上海,如今已在龙湾区工业用地政策支持下顺利回归。公司负责人坦言,相比上海,龙湾的阀门产业集群和完善配套优势明显,解决了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更深层次的支持体现在平台构建上:政府联合高校院共建省级特种阀门研究院等创新载体,着力破解共性技术难题;整合提升国家及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7家、温州市智能阀门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等资源,强化服务支撑;持续搭建7次国际阀门展平台,让龙湾企业获得直接对接全球客户的机会;引导集群入选省数字化改造培育试点,引入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培育省级产业数字化服务商6家,并推动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等推广工作。在绿色转型方面,通过开展节能诊断和清洁生产评价,推动创建市级绿色工厂18家,并创新推出“阀门共富贷”等金融工具支持企业低碳转型。

直面挑战
锻造世界级“工业安全阀”

部门供稿

尽管成绩斐然,龙湾阀门产业仍存在不少挑战:核电阀门、超高压密封件等高端产品存在“卡脖子”问题;土地资源紧张制约产能扩张……

面对上述挑战,龙湾区已制定明确的发展路径。在技术攻坚方面,当地建立“揭榜挂帅”机制,联合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等平台,重点突破核电阀门、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在空间拓展上,温州湾新区规划1000亩“专精特新”产业园,五年内新增工业用地300亩,为优质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同时,通过建设新疆口岸前置仓及海外展贸中心,借助RCEP协议开拓新兴市场,推动自主品牌出口占比提升20%,加快“品牌出海”步伐。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国内最大,更要成为全球石化阀门领域的‘安全守门人’。”一位集群龙头企业负责人表示。随着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中海油炼化一体化等国家项目对高端阀门需求激增,龙湾企业正加速向核电、超临界火电等尖端领域渗透。

从永强镇走出的第一家阀门作坊,到如今主导制定26项国家标准的产业高地,龙湾阀门企业用技术话语权为中国工业安全保驾护航。

阀门之家APP
声明:本文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处理;联系电话:13182603427;联系邮箱:copyright@gongkew.com。
资讯 > 当前位置
274家企业矩阵托举的“中国阀门城”
访问数:46      日期:2025-08-01      来源:龙湾发布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近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2025年浙江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温州市龙湾区石化阀门产业集群首次登榜,为“中国阀门城”这张国家级产业金名片再添新誉。

这一产业集群的崛起,是龙湾区数十年传统产业深耕的缩影。2024年,集群总产值超200亿元,产品远销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龙湾制造”成为国际石化阀门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支撑这一庞大产业的,是274家阀门相关企业的协同发力,形成了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优质企业梯队,其中包括6家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以及132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共同构成了“繁星闪烁”的创新矩阵。

企业协同创新
产业聚沙成塔

部门供稿龙湾阀门产业根基深厚,是温州敢为天下先的标志之一。历经数十年发展,阀门企业在龙湾永兴、星海、永中、沙城、天河5个街道高度集聚,总面积近47平方公里,形成了高度专业化分工与协同创新的集群生态。

技术创新是龙湾阀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24年,集群斩获315件发明专利授权,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高达196件。在吉泰阀门集团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技术总监展示着超高压密封球阀的测试场景:“这款压力等级达CL1500(相当于25000磅级)的产品,已应用于深海油气开采项目,打破了国外企业对超高压领域的垄断。”该产品于2024年入选温州市首台(套)装备名单。

在细分领域做精做专,是龙湾阀门企业的制胜之道。精工阀门集团研发的“双重防回流止回阀”,通过双阀瓣设计,彻底解决介质逆流风险,成为化工园区管网升级的核心设备;凯喜姆阀门针对海洋油气开采开发的金属密封蝶阀,可在高盐雾腐蚀环境中,稳定运行20年以上;维都利阀门的特材唇形硬密封球阀,采用独创的唇式密封结构,解决了强腐蚀介质工况下的泄漏难题;方顿仪表阀门集团的仪表阀门产品,性能上实现了对国际知名品牌的替代,价格也更有优势……

这些技术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集群强大的研发支撑体系。依托39个省级研发机构、15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每年增长一亿元的研发经费投入和持续壮大的研发人员队伍,整个集群的技术水平得以加速提升。

政策精准导航

集群加速跃升

部门供稿

龙湾阀门集群的升级之路,同样离不开地方政府系统性政策的精准导航。面对传统产业发展瓶颈,龙湾区出台一系列政策,以组合拳推动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化跃迁。

“政策红利要精准滴灌到企业最‘渴’处。”龙湾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江华尔士自控仪表阀门有限公司的回归就是很好的例证。该公司曾经因土地紧缺问题被迫迁往上海,如今已在龙湾区工业用地政策支持下顺利回归。公司负责人坦言,相比上海,龙湾的阀门产业集群和完善配套优势明显,解决了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更深层次的支持体现在平台构建上:政府联合高校院共建省级特种阀门研究院等创新载体,着力破解共性技术难题;整合提升国家及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7家、温州市智能阀门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等资源,强化服务支撑;持续搭建7次国际阀门展平台,让龙湾企业获得直接对接全球客户的机会;引导集群入选省数字化改造培育试点,引入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培育省级产业数字化服务商6家,并推动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等推广工作。在绿色转型方面,通过开展节能诊断和清洁生产评价,推动创建市级绿色工厂18家,并创新推出“阀门共富贷”等金融工具支持企业低碳转型。

直面挑战
锻造世界级“工业安全阀”

部门供稿

尽管成绩斐然,龙湾阀门产业仍存在不少挑战:核电阀门、超高压密封件等高端产品存在“卡脖子”问题;土地资源紧张制约产能扩张……

面对上述挑战,龙湾区已制定明确的发展路径。在技术攻坚方面,当地建立“揭榜挂帅”机制,联合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等平台,重点突破核电阀门、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在空间拓展上,温州湾新区规划1000亩“专精特新”产业园,五年内新增工业用地300亩,为优质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同时,通过建设新疆口岸前置仓及海外展贸中心,借助RCEP协议开拓新兴市场,推动自主品牌出口占比提升20%,加快“品牌出海”步伐。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国内最大,更要成为全球石化阀门领域的‘安全守门人’。”一位集群龙头企业负责人表示。随着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中海油炼化一体化等国家项目对高端阀门需求激增,龙湾企业正加速向核电、超临界火电等尖端领域渗透。

从永强镇走出的第一家阀门作坊,到如今主导制定26项国家标准的产业高地,龙湾阀门企业用技术话语权为中国工业安全保驾护航。

阀门之家APP
声明:本文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处理;联系电话:13182603427;联系邮箱:copyright@gongkew.com。
发表评论
0条评论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
战略合作伙伴
工客网公众号
Copyright © 2018 gongk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苏州网景视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工客网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13182603427  copyright@gongkew.com

备案号:苏ICP备19001566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0111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苏)字第0221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2-68793249

  网络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苏公网安备 320506020112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