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创新链 提升价值链 生机“泵”发 大步迈向千亿级
温岭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
分享到  
2020-11-12
1220浏览

        拥有相关企业3000余家,从业人员6万余人,年产值450多亿元,小型水泵、空压机、微型机等产量占了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二、全球市场的七分之一……这就是温岭——中国水泵之乡。

        一家家全国之最的企业,伴随着中国小型泵业名城、全国水泵出口基地、全国小型机电出口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一个个“国”字头称号、都证明着温岭泵与电机产业集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但随着人口红利式微、生产成本上升、环境代价凸显等问题的出现,行业洗牌和企业转型到了关键期。

        2020年,台州市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在大力发展七大千亿产业培育的基础上,深入实施“456”先进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旨在推动产业、企业、平台、技术、项目、人才统筹布局协同推进,争取到2025年,让泵与电机产业成长为国家级先进产业集群。

        眼下,围绕泵与电机的优化升级,一幅产业裂变扩张的新蓝图正在迅速展开。




         在开拓中挖掘市场潜力

        机床轰鸣运转,工人有序作业……不复开年的焦虑,利欧股份的车间早已恢复了往昔的热闹。
    
        “虽然耽误了一个月的生产时间,但今年我们的营业收入不减反增,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73.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1%。”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颜土富说。

        这几年,在修炼内功的同时,利欧一直积极开拓新市场。尤其是今年疫情之下,国内市场成了利欧的重点目标,在国家鼓励发展“经济内循环”的风口下,企业在原有的基础上组建了专业的团队,发力内销市场。“这几年国内各种旧小区改造、基础建设加大力度,需要投入大量水泵。这个市场潜力很大,值得挖掘。”

        瞄准新市场,从“新”破题,几乎成了今年温岭泵与电机企业的共性。

        就拿浙江铭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来说,企业主要市场在西欧以及部分东欧国家,但是疫情暴发后,企业出口额一度降到冰点,第一季度出口欧洲的订单削减了40%。

        面对困境,企业提出“提效降本,特色创新”8字方针,复工复产后,发挥产品优势,调整策略,转战东南亚市场。同时抓住各地对风机的需求进一步加大的机会,调整生产线,加大对抗疫产品的投入,凭借着合理的零部件储备量和完整的生产线,再加上市场策略的合理调整,实现产品出口的逆风翻盘。

        在品牌中展现“硬核”实力

        而在新市场上的开拓之所以能够提速,无论是利欧还是豪贝,都认为离不开品牌的加持,这也是温岭泵与电机产业在国际“战场”上无坚不摧的武器。

        危机之下,今年上半年,浙江大元泵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收入依然实现了14%的增速,净利润更是增长了34%,公司的市值在8月份高位时超过40亿元,和年初20多亿元相比翻了倍。

        这是一张让人非常惊喜的答卷,数据背后的“功臣”除了技术创新、品质提升等优势外,自有品牌的给力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它给了大元在市场竞争中更多的底气和竞争力。

        “今年是大元品牌创立的30周年,大元在起步之初就明确了品牌战略。”大元泵业董事会秘书俞文说,“品牌对于我们来说,是企业产品的附加值,也代表着企业在行业里的影响力,同时也是企业能够长久走下去的基石。”

        大元品牌的力量更直观的体现就是在经营成果上——大元泵业连续多年实现业务增长,过去的8年时间里,公司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13.46%,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23.48%,公司以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水平和表现快速崛起,成为泵业领域龙头。

        看到品牌“分量”的不只是大元,利欧从2008年开始就全面推开了自主品牌建设。“2008年之前,我们的产品100%都是贴牌的,但是现在利欧的自主品牌已经销售到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2017年时,自主品牌就占了总销售量的60%。”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林仁勇说,品牌的打造进一步提升了利欧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也奠定了利欧在国内外水泵行业的领先地位。




        在管理里磨砺竞争“剑锋”

        但是品牌的打造并不是喊喊口号就能成功的,创牌之路并不容易。
    
        俞文认为,品牌之所以有分量,还在于它背负着企业的创新、品质、管理、服务等“重量”。“这个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2.0阶段,在这个阶段能够跑出来的,必然是在管理上有过人之处,而这个管理,就包括成本控制、品质把控、人才组建等各方面因素。”

        九洲电机更是让质量把控走在了生产之前。

        “很多企业把质量把控放在了后期检测上,我们却认为提前预防比事后检测更重要。”企业相关负责人说,九洲电机在研发一款新产品时往往会花很长时间去做市场调研,根据客户的需求,梳理出电机及其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设计好预防点,并明确标记出来,这样一来,设计人员一看到这个点就会引起重视,谨慎对待。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也会要求生产人员提前制订一个生产质量控制计划,把生产制造过程中每一道工序质量控制点在哪里、对设备的要求在哪里、对工艺控制的要求在哪里等重点环节提前列出来,提前模拟一遍,再去真正投入生产。”他说。

        自1993年初创至今,浙江东音科技有限公司深耕深井泵市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井用潜水泵制造商和出口商。“赢得市场的关键,就在于‘硬核’实力。”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前期的产业链整合和智能工厂建设,实现自主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产业链上90%的环节都掌控在自己手里,实现成本、质量精准控制,提高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创新里寻找发展新动能

        2019年,浙江飞越机电有限公司销售收入5.12亿元,比2018年增长了17.65%,其核心产品真空泵的全球占有率高达60%;国内授权有效专利123项。不仅荣获了温岭市政府质量奖,还成为“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

        而这背后的“功臣”莫过于飞越机电在研发上的投入。近3年来,该企业累计投入6449万元,进行了30个新产品的开发。

        可以说,在温岭,任何一家有上进心的泵业企业都不愿意“吃老本”,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早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共识。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泵与电机行业研发费用增速29.7%,新产品产值增速26.1%,达86.43亿元。

        去年,泵与电机行业甚至还攻克了永磁电机难点技术,并发布了行业标准。这是国内首个泵用永磁电机领域的团体标准,填补了泵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上的空白。

        “永磁电机与泵一体化技术是温岭企业在提升创新技术能力、增强产品竞争力过程中的显著成果。”温岭泵业协会会长叶巧卫说,近年来,温岭泵与电机产业在“永磁电机”上持续发力,突破永磁电机技术在泵业上的应用,并逐步推动实现成熟产业化。利欧、新界、东音、大元、西菱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泵企均在布局永磁电机技术,并成功研发生产相关新产品。

        “相比当前小型水泵、空压机、真空泵所依赖的小型感应异步电机,永磁电机产品更加高效、节能、易操作,也更加智能。”浙江西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学良介绍,正是因为掌握了永磁变频、智能控制技术,一直以来专注生产钻床的西菱才有勇气跨界到水泵行业。

        “当下,在温岭,每天至少有300多家企业、20多个研发团队在默默无闻地研究永磁电机与泵一体化技术。新技术的诞生是弯道超车的机会,永磁电机毋庸置疑是未来趋势,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在化危为机中增强发展主动权。”浙江温岭泵与电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秘书长江胜说。

        在“强链”“补链”下谋求双转型

        以品牌为石,以品质为基,以创新驱动激发供给侧新动力,这是温岭泵与电机企业交出的答卷。近三年来,泵与电机产业规模上企业家数从2017年的204家到2019年的272家,直到2020年的296家,三年内增加了规模企业家数92家。行业的产能从2017年的400亿元到2019年的450亿元,增加了50亿元。

        “温岭泵与电机产业已进入良性循环状态,正阔步向前进。即使在疫情的冲击下,今年依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1-9月,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72.6亿元,同比增长9.4%;实现销售收入171.61亿元,同比增长12.6%;实现出口交货值73.2亿元,同比增长20.1%。”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不过,与国际先进的产业集群相比,与浙江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外在要求相比,温岭泵与电机产业集群依然存在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品牌附加值不高、支撑要素制约明显、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诸多问题需要予以解决。

        “积极开展‘强链’‘补链’工程,以提高泵与电机产业国际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为导向,争取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依赖规模扩张转向提高质量效益,引导产业实现从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从低端生产向中高端制造的‘双转型’,力争到2022年,实现泵与电机产业优化升级、裂变翻番,成长为千亿级产业集群,这是接下去温岭泵与电机产业发展的目标。”这位负责人说。

        “这几年,我们紧扣泵与电机产业产业链上的创新短板,从技术到人才,从平台到政策保障,开展泵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为温岭泵业从制造向创造、产品向品牌、速度向质量转变注入了新的活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市泵与电机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已整合了台州温岭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资源,入驻清华大学温岭电机与驱动系统联合研究中心、江苏大学流体机械研究院等泵与电机相关大专院校8家,以及浙江省泵与电机区域创新服务平台、纳联机电等服务机构18家,已累计开展产学研合作605家次,解决技术难题57项。

阀门之家APP
声明:本文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处理;联系电话:13182603427;联系邮箱:copyright@gongkew.com。
资讯 > 当前位置
打通创新链 提升价值链 生机“泵”发 大步迈向千亿级
访问数:1220      日期:2020-11-12      来源:温岭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拥有相关企业3000余家,从业人员6万余人,年产值450多亿元,小型水泵、空压机、微型机等产量占了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二、全球市场的七分之一……这就是温岭——中国水泵之乡。

        一家家全国之最的企业,伴随着中国小型泵业名城、全国水泵出口基地、全国小型机电出口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一个个“国”字头称号、都证明着温岭泵与电机产业集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但随着人口红利式微、生产成本上升、环境代价凸显等问题的出现,行业洗牌和企业转型到了关键期。

        2020年,台州市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在大力发展七大千亿产业培育的基础上,深入实施“456”先进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旨在推动产业、企业、平台、技术、项目、人才统筹布局协同推进,争取到2025年,让泵与电机产业成长为国家级先进产业集群。

        眼下,围绕泵与电机的优化升级,一幅产业裂变扩张的新蓝图正在迅速展开。




         在开拓中挖掘市场潜力

        机床轰鸣运转,工人有序作业……不复开年的焦虑,利欧股份的车间早已恢复了往昔的热闹。
    
        “虽然耽误了一个月的生产时间,但今年我们的营业收入不减反增,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73.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1%。”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颜土富说。

        这几年,在修炼内功的同时,利欧一直积极开拓新市场。尤其是今年疫情之下,国内市场成了利欧的重点目标,在国家鼓励发展“经济内循环”的风口下,企业在原有的基础上组建了专业的团队,发力内销市场。“这几年国内各种旧小区改造、基础建设加大力度,需要投入大量水泵。这个市场潜力很大,值得挖掘。”

        瞄准新市场,从“新”破题,几乎成了今年温岭泵与电机企业的共性。

        就拿浙江铭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来说,企业主要市场在西欧以及部分东欧国家,但是疫情暴发后,企业出口额一度降到冰点,第一季度出口欧洲的订单削减了40%。

        面对困境,企业提出“提效降本,特色创新”8字方针,复工复产后,发挥产品优势,调整策略,转战东南亚市场。同时抓住各地对风机的需求进一步加大的机会,调整生产线,加大对抗疫产品的投入,凭借着合理的零部件储备量和完整的生产线,再加上市场策略的合理调整,实现产品出口的逆风翻盘。

        在品牌中展现“硬核”实力

        而在新市场上的开拓之所以能够提速,无论是利欧还是豪贝,都认为离不开品牌的加持,这也是温岭泵与电机产业在国际“战场”上无坚不摧的武器。

        危机之下,今年上半年,浙江大元泵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收入依然实现了14%的增速,净利润更是增长了34%,公司的市值在8月份高位时超过40亿元,和年初20多亿元相比翻了倍。

        这是一张让人非常惊喜的答卷,数据背后的“功臣”除了技术创新、品质提升等优势外,自有品牌的给力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它给了大元在市场竞争中更多的底气和竞争力。

        “今年是大元品牌创立的30周年,大元在起步之初就明确了品牌战略。”大元泵业董事会秘书俞文说,“品牌对于我们来说,是企业产品的附加值,也代表着企业在行业里的影响力,同时也是企业能够长久走下去的基石。”

        大元品牌的力量更直观的体现就是在经营成果上——大元泵业连续多年实现业务增长,过去的8年时间里,公司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13.46%,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23.48%,公司以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水平和表现快速崛起,成为泵业领域龙头。

        看到品牌“分量”的不只是大元,利欧从2008年开始就全面推开了自主品牌建设。“2008年之前,我们的产品100%都是贴牌的,但是现在利欧的自主品牌已经销售到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2017年时,自主品牌就占了总销售量的60%。”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林仁勇说,品牌的打造进一步提升了利欧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也奠定了利欧在国内外水泵行业的领先地位。




        在管理里磨砺竞争“剑锋”

        但是品牌的打造并不是喊喊口号就能成功的,创牌之路并不容易。
    
        俞文认为,品牌之所以有分量,还在于它背负着企业的创新、品质、管理、服务等“重量”。“这个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2.0阶段,在这个阶段能够跑出来的,必然是在管理上有过人之处,而这个管理,就包括成本控制、品质把控、人才组建等各方面因素。”

        九洲电机更是让质量把控走在了生产之前。

        “很多企业把质量把控放在了后期检测上,我们却认为提前预防比事后检测更重要。”企业相关负责人说,九洲电机在研发一款新产品时往往会花很长时间去做市场调研,根据客户的需求,梳理出电机及其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设计好预防点,并明确标记出来,这样一来,设计人员一看到这个点就会引起重视,谨慎对待。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也会要求生产人员提前制订一个生产质量控制计划,把生产制造过程中每一道工序质量控制点在哪里、对设备的要求在哪里、对工艺控制的要求在哪里等重点环节提前列出来,提前模拟一遍,再去真正投入生产。”他说。

        自1993年初创至今,浙江东音科技有限公司深耕深井泵市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井用潜水泵制造商和出口商。“赢得市场的关键,就在于‘硬核’实力。”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前期的产业链整合和智能工厂建设,实现自主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产业链上90%的环节都掌控在自己手里,实现成本、质量精准控制,提高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创新里寻找发展新动能

        2019年,浙江飞越机电有限公司销售收入5.12亿元,比2018年增长了17.65%,其核心产品真空泵的全球占有率高达60%;国内授权有效专利123项。不仅荣获了温岭市政府质量奖,还成为“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

        而这背后的“功臣”莫过于飞越机电在研发上的投入。近3年来,该企业累计投入6449万元,进行了30个新产品的开发。

        可以说,在温岭,任何一家有上进心的泵业企业都不愿意“吃老本”,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早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共识。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泵与电机行业研发费用增速29.7%,新产品产值增速26.1%,达86.43亿元。

        去年,泵与电机行业甚至还攻克了永磁电机难点技术,并发布了行业标准。这是国内首个泵用永磁电机领域的团体标准,填补了泵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上的空白。

        “永磁电机与泵一体化技术是温岭企业在提升创新技术能力、增强产品竞争力过程中的显著成果。”温岭泵业协会会长叶巧卫说,近年来,温岭泵与电机产业在“永磁电机”上持续发力,突破永磁电机技术在泵业上的应用,并逐步推动实现成熟产业化。利欧、新界、东音、大元、西菱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泵企均在布局永磁电机技术,并成功研发生产相关新产品。

        “相比当前小型水泵、空压机、真空泵所依赖的小型感应异步电机,永磁电机产品更加高效、节能、易操作,也更加智能。”浙江西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学良介绍,正是因为掌握了永磁变频、智能控制技术,一直以来专注生产钻床的西菱才有勇气跨界到水泵行业。

        “当下,在温岭,每天至少有300多家企业、20多个研发团队在默默无闻地研究永磁电机与泵一体化技术。新技术的诞生是弯道超车的机会,永磁电机毋庸置疑是未来趋势,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在化危为机中增强发展主动权。”浙江温岭泵与电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秘书长江胜说。

        在“强链”“补链”下谋求双转型

        以品牌为石,以品质为基,以创新驱动激发供给侧新动力,这是温岭泵与电机企业交出的答卷。近三年来,泵与电机产业规模上企业家数从2017年的204家到2019年的272家,直到2020年的296家,三年内增加了规模企业家数92家。行业的产能从2017年的400亿元到2019年的450亿元,增加了50亿元。

        “温岭泵与电机产业已进入良性循环状态,正阔步向前进。即使在疫情的冲击下,今年依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1-9月,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72.6亿元,同比增长9.4%;实现销售收入171.61亿元,同比增长12.6%;实现出口交货值73.2亿元,同比增长20.1%。”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不过,与国际先进的产业集群相比,与浙江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外在要求相比,温岭泵与电机产业集群依然存在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品牌附加值不高、支撑要素制约明显、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诸多问题需要予以解决。

        “积极开展‘强链’‘补链’工程,以提高泵与电机产业国际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为导向,争取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依赖规模扩张转向提高质量效益,引导产业实现从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从低端生产向中高端制造的‘双转型’,力争到2022年,实现泵与电机产业优化升级、裂变翻番,成长为千亿级产业集群,这是接下去温岭泵与电机产业发展的目标。”这位负责人说。

        “这几年,我们紧扣泵与电机产业产业链上的创新短板,从技术到人才,从平台到政策保障,开展泵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为温岭泵业从制造向创造、产品向品牌、速度向质量转变注入了新的活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市泵与电机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已整合了台州温岭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资源,入驻清华大学温岭电机与驱动系统联合研究中心、江苏大学流体机械研究院等泵与电机相关大专院校8家,以及浙江省泵与电机区域创新服务平台、纳联机电等服务机构18家,已累计开展产学研合作605家次,解决技术难题57项。

阀门之家APP
声明:本文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处理;联系电话:13182603427;联系邮箱:copyright@gongkew.com。
发表评论
0条评论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
战略合作伙伴
工客网公众号
Copyright © 2018 gongk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苏州网景视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工客网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13182603427  copyright@gongkew.com

备案号:苏ICP备19001566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0111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苏)字第0221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2-68793249

  网络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苏公网安备 320506020112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