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欧佩克+”2月减产政策讨论例会在“拖堂”一日之后仍以分歧收尾。俄罗斯认为,当前全球石油需求缓慢回暖,应该在2月和3月小幅增产;但沙特却突然单方面宣布自愿额外减产,并敦促大多数产油国继续维持现有产量水平不变,以抵挡接下来两个月可能出现的更大程度的供应过剩。
业界普遍认为,此次例会显示出,“欧佩克+”内部对减产仍存在难以调和的分歧。沙特单方面额外减产主要是为了平息欧佩克产油国的不满,并进一步维持减产协议的稳定性,以避免减产联盟分崩离析给石油市场带来的更严重冲击。
小幅下调2、3月减产量
1月1日起,“欧佩克+”新阶段减产活动开启。按照2020年12月3日达成的协议,减产量从上一阶段的770万桶/日调整为720万桶/日。基于1月5日的讨论结果,“欧佩克+”2月和3月的减产规模将较1月小幅下调,分别为712.5万桶/日和705万桶/日。
据彭博社报道,国际油市对此次“欧佩克+”减产例会反应迅速。1月4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1%至51.3美元/桶,WTI原油价格下跌1.85%至47.62美元/桶。随着2、3月减产量最终确定,1月5日,两大国际基准油价双双突破50美元/桶关口,布伦特原油价格升至2020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达53.85美元/桶,WTI原油价格升至2020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达50.2美元/桶。
沙特一直提议收回1月额外提高的50万桶/日产量,但俄罗斯反对,认为可以在维持1月减产额度的基础上,将2月产量再增加50万桶/日。对此,沙特能源部长阿齐兹亲王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不仅给石油市场,更给全球经济带来极大风险和挑战,“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谨慎”。
据悉,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阿曼、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都表达了维持现有产量水平的态度,但哈萨克斯坦支持俄罗斯的增产立场。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表示:“以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将重点放在了市场份额上。”
沙特自愿单方面深化减产
面对“欧佩克+”内部的分歧,沙特最终同意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以油价回升为前提,在2月和3月总共增加7.5万桶/日的产量。但沙特随后发布官方声明称,不管俄罗斯是否增产,沙特将在2月和3月自愿额外减产100万桶/日,以保持减产协议的完整性,同时希望这一“善意之举”能够影响其他产油国继续履行自己的减产责任。
对于沙特的额外减产,挪威独立能源研究机构雷斯塔能源指出,此举将给国际石油市场带来深一层保护。
俄罗斯副总理、前能源部长诺瓦克也表示:“这是给市场带来的‘新年礼物’,我们相信沙特将为油市平衡做出重大贡献。”不过,他认为油市最糟糕的日子已经过去,产油国应该增加供应,将油价控制在45-55美元/桶的最佳范围内。“如果‘欧佩克+’不鼓励增产,竞争对手就会填补市场供应空白。我们应该在减产决策上保持灵活性。”
国际文传电讯社撰文指出,俄罗斯自2021年1月1日起,已经增加了12.5万桶/日的石油产量。俄罗斯预计,2021年石油需求量将增加500万-600万桶/日,如果石油市场复苏快于预期,有必要调整减产协议。
“欧佩克+”分歧利空油价
“欧佩克+”减产活动一直被视为油价回升的主要推动力,但其未能就2月、3月减产路径达成一致说明,减产联盟越来越难把控各产油国,这对于油价未来的走势十分不利。
行业机构标普全球普氏的分析主管Chris Midgley表示,“欧佩克+”的产能将是2021年全球石油供应的主导因素,但由于在寻求增加石油收入的同时还要阻止美国市场份额的大幅反弹,“欧佩克+”要在供应量和油价之间维持平衡将会变得日益困难。
事实上,即便是欧佩克内部都无法达成统一,沙特与阿联酋关于减产协议的执行就有分歧,虽然两国在“欧佩克+”框架下最终达成妥协,但减产协议仍然面临较大的内部不确定性。更为不可控的是欧佩克产油国所在地区的地缘政治局势,一些突发性事件往往会导致油价短期波动,比如,沙特已于1月5日宣布恢复与卡塔尔断绝了3年的邦交关系。
上半年油市仍存下行风险
欧佩克秘书长穆罕默德·巴金多指出,2021年上半年,国际油市仍存在很多下行风险,目前发达国家的石油库存仍比近5年的平均水平多出1.63亿桶,油价仍远低于大多数欧佩克成员国的财政平衡需求水平。
根据欧佩克此前发布的预测报告,2021年,全球石油需求将由发展中国家主导,预计有望增至9590万桶/日,较2020年增加590万桶/日。“预计今年上半年,国际油市应该是喜忧参半。”巴金多称,“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在欧美等国仍在蔓延,对社会和经济活动造成很大抑制。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可能在2021年下半年出现反弹,但旅行等活动可能要花费数年才能回到疫情前水平。”
瑞穗证券也认为,2021年虽然全球能源需求将有所回升,但石油市场可能会持续波动,一旦“欧佩克+”放松产量限制,会给本就脆弱的供需关系造成极大影响,进而冲击油价。信息服务公司埃信华迈(IHS Markit)则预计,全球石油需求要到2021年底或2022年初,才可能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
1月5日,“欧佩克+”2月减产政策讨论例会在“拖堂”一日之后仍以分歧收尾。俄罗斯认为,当前全球石油需求缓慢回暖,应该在2月和3月小幅增产;但沙特却突然单方面宣布自愿额外减产,并敦促大多数产油国继续维持现有产量水平不变,以抵挡接下来两个月可能出现的更大程度的供应过剩。
业界普遍认为,此次例会显示出,“欧佩克+”内部对减产仍存在难以调和的分歧。沙特单方面额外减产主要是为了平息欧佩克产油国的不满,并进一步维持减产协议的稳定性,以避免减产联盟分崩离析给石油市场带来的更严重冲击。
小幅下调2、3月减产量
1月1日起,“欧佩克+”新阶段减产活动开启。按照2020年12月3日达成的协议,减产量从上一阶段的770万桶/日调整为720万桶/日。基于1月5日的讨论结果,“欧佩克+”2月和3月的减产规模将较1月小幅下调,分别为712.5万桶/日和705万桶/日。
据彭博社报道,国际油市对此次“欧佩克+”减产例会反应迅速。1月4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1%至51.3美元/桶,WTI原油价格下跌1.85%至47.62美元/桶。随着2、3月减产量最终确定,1月5日,两大国际基准油价双双突破50美元/桶关口,布伦特原油价格升至2020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达53.85美元/桶,WTI原油价格升至2020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达50.2美元/桶。
沙特一直提议收回1月额外提高的50万桶/日产量,但俄罗斯反对,认为可以在维持1月减产额度的基础上,将2月产量再增加50万桶/日。对此,沙特能源部长阿齐兹亲王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不仅给石油市场,更给全球经济带来极大风险和挑战,“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谨慎”。
据悉,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阿曼、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都表达了维持现有产量水平的态度,但哈萨克斯坦支持俄罗斯的增产立场。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表示:“以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将重点放在了市场份额上。”
沙特自愿单方面深化减产
面对“欧佩克+”内部的分歧,沙特最终同意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以油价回升为前提,在2月和3月总共增加7.5万桶/日的产量。但沙特随后发布官方声明称,不管俄罗斯是否增产,沙特将在2月和3月自愿额外减产100万桶/日,以保持减产协议的完整性,同时希望这一“善意之举”能够影响其他产油国继续履行自己的减产责任。
对于沙特的额外减产,挪威独立能源研究机构雷斯塔能源指出,此举将给国际石油市场带来深一层保护。
俄罗斯副总理、前能源部长诺瓦克也表示:“这是给市场带来的‘新年礼物’,我们相信沙特将为油市平衡做出重大贡献。”不过,他认为油市最糟糕的日子已经过去,产油国应该增加供应,将油价控制在45-55美元/桶的最佳范围内。“如果‘欧佩克+’不鼓励增产,竞争对手就会填补市场供应空白。我们应该在减产决策上保持灵活性。”
国际文传电讯社撰文指出,俄罗斯自2021年1月1日起,已经增加了12.5万桶/日的石油产量。俄罗斯预计,2021年石油需求量将增加500万-600万桶/日,如果石油市场复苏快于预期,有必要调整减产协议。
“欧佩克+”分歧利空油价
“欧佩克+”减产活动一直被视为油价回升的主要推动力,但其未能就2月、3月减产路径达成一致说明,减产联盟越来越难把控各产油国,这对于油价未来的走势十分不利。
行业机构标普全球普氏的分析主管Chris Midgley表示,“欧佩克+”的产能将是2021年全球石油供应的主导因素,但由于在寻求增加石油收入的同时还要阻止美国市场份额的大幅反弹,“欧佩克+”要在供应量和油价之间维持平衡将会变得日益困难。
事实上,即便是欧佩克内部都无法达成统一,沙特与阿联酋关于减产协议的执行就有分歧,虽然两国在“欧佩克+”框架下最终达成妥协,但减产协议仍然面临较大的内部不确定性。更为不可控的是欧佩克产油国所在地区的地缘政治局势,一些突发性事件往往会导致油价短期波动,比如,沙特已于1月5日宣布恢复与卡塔尔断绝了3年的邦交关系。
上半年油市仍存下行风险
欧佩克秘书长穆罕默德·巴金多指出,2021年上半年,国际油市仍存在很多下行风险,目前发达国家的石油库存仍比近5年的平均水平多出1.63亿桶,油价仍远低于大多数欧佩克成员国的财政平衡需求水平。
根据欧佩克此前发布的预测报告,2021年,全球石油需求将由发展中国家主导,预计有望增至9590万桶/日,较2020年增加590万桶/日。“预计今年上半年,国际油市应该是喜忧参半。”巴金多称,“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在欧美等国仍在蔓延,对社会和经济活动造成很大抑制。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可能在2021年下半年出现反弹,但旅行等活动可能要花费数年才能回到疫情前水平。”
瑞穗证券也认为,2021年虽然全球能源需求将有所回升,但石油市场可能会持续波动,一旦“欧佩克+”放松产量限制,会给本就脆弱的供需关系造成极大影响,进而冲击油价。信息服务公司埃信华迈(IHS Markit)则预计,全球石油需求要到2021年底或2022年初,才可能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