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发布会:油气总产量由2014年的3.15亿吨油当量,增长至2021年的3.65亿吨油当量
国际能源网
分享到  
2022-07-28
751浏览

        •2021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41.3亿吨,比2014年增加2.6亿吨。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突破11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5.8%。

        •我国组件出口量今年上半年达到了78.6GW,同比增长了74.3%。

        •建成33条交直流特高压线路,“西电东送”规模超过2.9亿千瓦。

        •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4000万千瓦。

        •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400万千瓦。

        •油气总产量由2014年的3.15亿吨油当量,增长至2021年的3.65亿吨油当量。

        •原油产量实现连续3年回升,天然气产量实现连续5年增产超过100亿方。

        •建立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接网工程纳归审批“绿色通道”。

        •确保大基地项目“能并尽并”。

        7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全力保障能源安全”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出席了此次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问题。

国家能源局局长 章建华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发布会上表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我国新时代能源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擘画了中国能源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能源战线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能源强国建设进一步推进,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力支撑服务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能源消费清洁低碳转型步伐加快

        2014年以来,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0%,以年均约2.9%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6.2%的国民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煤炭消费比重从2014年的65.8%下降到2021年的56%,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下降最快的时期。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同期从16.9%上升到25.5%,占能源消费增量的60%以上。全国超低排放煤电机组超过10亿千瓦。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3.6%,替代散煤1.5亿吨以上。全面供应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建成全球最大的充换电网络,累计建成充电设施391.8万台。实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在发展中国家率先实现了人人有电用。建成2636万千瓦光伏扶贫工程,惠及6万个贫困村、415万户贫困户。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全面推行用电报装“三零”“三省”服务以来,累计为用户节省办电投资超过1500亿元。在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国“获得电力”指标排名大幅上升到第12位,跻身于“全球最佳实践行列”。

        二、能源供给能力和质量显著提升

        我国发电装机超过24亿千瓦,人均电力装机由2014年的1千瓦增长至1.7千瓦,人均用电量从4000千瓦时增长至近6000千瓦时,超过英国、意大利,接近德国、法国等国家。电力安全运行水平全球领先,没有发生过大面积停电事件。2021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41.3亿吨,比2014年增加2.6亿吨。大型煤矿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70%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突破11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5.8%。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49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9%。建成33条交直流特高压线路,“西电东送”规模超过2.9亿千瓦。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4000万千瓦。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400万千瓦。油气总产量由2014年的3.15亿吨油当量增长至2021年的3.65亿吨油当量。原油产量实现连续3年回升,天然气产量实现连续5年增产超过100亿方。

        三、能源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建立了完备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成功研发制造全球最大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具备最大单机容量达10兆瓦的全系列风电机组制造能力,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常规油气勘探开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大型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系统掌握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技术,多种各具特色的小型堆技术正在进行工程示范准备。世界首台135万千瓦煤电机组投入运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5万千瓦燃气轮机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

        四、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

        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发用电计划有序放开、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电力市场建设深入推进。2021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3.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45.5%。向社会资本放开增量配电业务,实施5批459个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在电力交易机构注册的售电公司约5000家,形成多买多卖的市场竞争格局。

        五、能源国际合作布局更加优化

        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发起成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国数量已达到33个。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与30多个能源类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建立合作关系。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切实让绿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华龙一号”等自主核电技术装备出口实现突破,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海外落地,光伏产业为全球市场供应超过70%的组件。与周边国家油气、电力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国在国际能源舞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重要力量。

        据章建华介绍,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狠抓“十四五”能源规划和能源领域碳达峰方案的落地实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体是:

        一是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去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增加了约1.3亿千瓦,去年10月超过了10亿千瓦大关。今年上半年新增装机又超过5000万千瓦,5月份进一步突破了10亿千瓦,预计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18%左右。另外,今年以来,还核准开工了6台核电机组。

        二是积极推动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我们大力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暖改造。2021年,已经完成改造2.4亿千瓦,今年将继续改造2.2亿千瓦,为“十四五”累计改造6亿千瓦的目标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是加强终端用能的清洁替代。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提前完成了规划目标,清洁取暖面积达到了156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达到73.6%,累计替代散煤超过1.5亿吨,对降低PM2.5的浓度、改善空气质量的贡献率超过1/3。我想,大家生活在北京,应该感受得到这些年空气质量的改变,应该来说,我们在这其中还是作了贡献的。另外,我们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截至今年6月份,我们已累计建成392万台,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基础设施。2025年将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在去年全球能源供应紧张、欧洲多国重启煤电的形势下,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保持力度不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了0.7个百分点,就是从15.9%提高到16.6%,保持了十八大以来的年平均增速,从现在到2030年,我们预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按平均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增长,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目标。”章建华说道。

        除此之外,章建华表示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一个长久的能源安全可靠供应,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在保证能源安全的前提条件下,持续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我国能源发展的趋势是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要逐步减少,风电、光伏为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新增供应量中占较大的比重。风电、光伏是能源绿色转型、低碳转型的一个重要的主力能源,但是它波动性大、不能连续稳定出力,所以我们为了保障能源安全的供应,能源发展改革还是着重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稳增长与调结构,立足于我国能源基本国情,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今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需求总量还将持续增长,所以在“双碳”目标的约束下,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构建新型的电力系统,统筹好非化石能源特别是新能源与化石能源之间的互补和优化组合。能源消费总量中越来越多要来自于非化石能源,在能源可靠供应方面,化石能源要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

        二是要深入推进能源体制改革。要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体系,推进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市场建设,深入推进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减少的同时,要保持能源安全供应能力不下降。可再生能源成本快速下降的同时,其绿色价值还要得到充分体现,有效发挥不同品种能源的保障作用,促使其更大范围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高耗能产业向清洁能源丰富的地域聚集,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三是要加强能源法治建设。继续将法治政府的建设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健全能源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加快推进能源法的立法,电力法、煤炭法和石油储备条例等的制修订。通过系统的立法、执法、普法和监督工作,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把能源领域的各项管理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为建设能源强国构建坚实的法治保障。

        在俄乌冲突发生以来,国际上部分国家对俄罗斯制裁之后,导致国际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短缺、价格上涨,近期也有多家国际机构上调了原油价格的预期,我国对油气的需求对外依存度一直居高不下。对此章建华说道:“应该说,俄乌冲突以后,部分国家对俄罗斯发起了全方位、多频次的制裁,对整个能源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能源供需失衡,能源价格飙升,并且高位运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我们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全力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国内方面,我们深入贯彻“六保”任务,实现国内能源供应总体安全稳定,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生的需求。

        大家关注的油气方面,2018年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储气规模快速提升,三年多的时间实现了翻番。目前,我们地下储气库注气进度执行良好,采暖季前可以确保实现应储尽储、满库运行。同时我们着眼于中长期发展,研究制定了全国储气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立足于大库大站,系统谋划储气重大项目的布局,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国天然气储备能力有望在2021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和安全稳定供应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立足国内、多元保障、强化储备,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实现煤炭供应安全兜底、油气核心需求依靠自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

        在国际合作方面,我们持续致力于通过沟通、对话和合作的方式,加强与有关能源生产国、消费国以及有关方面的协调,努力保障东北、西北、西南、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安全稳定运行,携手维护全球能源市场安全稳定。今年前6个月,我国进口原油2.5亿吨,天然气744亿立方米,煤炭1.15亿吨,电力29.6亿千瓦时,为保障国内能源供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 何洋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何洋表示今年7月份以来,在浙江或者中国局部地区出现了一些负荷侧响应情况,主要是当地为应对高峰负荷作出的负荷侧响应,引导用户通过市场化方式主动降低负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家能源局今年以来提前着手,制定了多项强有力措施,全力以赴做好迎峰度夏的各项保障工作。

        首先,在电力保障方面,我们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加强电力供需的监测和分析。我们与气象部门做好协调联动,跟各地的能源主管部门、电网、发电、行业协会做好对接会商,研判全国的电力供需形势,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各省的电力供需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应对,同时指导各地和企业做细做实电力保供的应对方案,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推动重大电力项目的建设投产。今年上半年,全国新投产的各类电源合计7000万千瓦,自去年迎峰度夏以来,全国新增投产各类电源1.8亿千瓦,今年上半年新增投产电源7000万千瓦。从去年7到今年6月底迎峰度夏之前,我们各类电源投产总和是1.8亿千瓦。我们也新投产了陕北到武汉、白鹤滩到江苏等跨省区的输电通道,向华东、华中地区输送能力增加了1200万千瓦。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些电源和电网项目的投产,有效增强了电力保供能力,也大大增强了我们应对迎峰度夏的保供底气。

        三是提升发电燃料的保障和运行出力水平。目前,我们全国的电煤库存充足,电煤库存的水平达到了历史同期的最好水平。我们煤电的出力受阻和非计划停运的发电容量也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这也进一步夯实了电力保供的基础。

        四是指导各地做好电力需求侧响应。有些地方作了电力需求侧响应,是全球通用的一个电力负荷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电力需求侧响应,利用市场化方式引导电力用户主动错峰、避峰,同时还能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这个方式可以有效达到减少尖峰负荷的目的,这样也会促进全社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优。

        近年来,电力负荷呈高速快速增长的趋势,电力负荷增长增速远高于电量增长,每天的电力峰谷差日益加大,也就是说,每天电力最高峰和最低谷的差额现在越来越大。在这种夏季高峰用电的时候,采取适当的错避峰措施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会坚决守住不拉闸的底线,坚决确保民生用电。

        关于煤炭保障方面。我们做了几项工作:一是压实了煤炭增产保供责任,我们与各产煤省区签订了煤炭安全保供责任书,明确了煤炭生产任务。二是稳定了煤炭保供政策,明确将去冬今春煤炭保供政策统一延续到2023年3月,充分释放先进产能。三是坚持全国煤炭产量调度,对产煤省区产量和运行情况做到每日调度,第一时间掌握全国的煤炭生产动态,及时帮助地方和企业解决在煤炭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四是加快先进产能的投产。今年以来,核准了煤矿项目先进产能3770万吨/年,调整建设规模增加产能900万吨/年,并推动试生产产能6000万吨/年。五是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我们现在对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签订的电煤中长期合同的履约情况进行监管,督促中长期合同能够切实履约,保障发电用煤正常供应。

        通过上述措施,尽管近期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高温天气,电力负荷也都创出了新高,但是全国的电力供需还是平稳有序的。总体来讲,我们对能源电力供应保障有信心,也请大家放心,国家能源局会继续全力以赴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障工作,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生产的用能用电需求。

        “除此之外,传统的电力系统是因为电力不可储存,所以电力系统要瞬时平衡。随着风电、光伏大范围接入以后,因为风电光伏不确定性,系统也会产生很多不确定性,这时候新型储能在这个系统中就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所以现在新型储能的发展受到电力行业、制造产业、社会的高度关注。总体来说,从“十三五”以后,我们的新型储能处在从研发示范到商业化发展初期的一个过渡阶段。现在在技术装备的研发和示范项目的建设、商业模式的探索以及在构建政策体系方面已取得了很多实质性的进展。新型储能的市场应用规模在稳步扩大,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在初步显现。新型储能目前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现在新型储能的技术水平和装机规模在稳步的提升。新型储能技术现在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延长寿命以及提高安全性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关于新型储能的技术标准体系也已初步建立,我们知道锂离子电池和液流电池以及压缩空气等多种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的产业化的进程都在显著提速。到去年年底,全国新型储能的装机规模已超过了400万千瓦,虽然相对于我们国家总体的电力装机来说数量很小,但是它的增长速度很快。

        二是新型储能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在不断拓展。现在在新能源加储能,就是风电、光伏加储能配置,还有刚才介绍的沙漠、戈壁、荒漠基地电源的配置方面,风电、光伏、煤电加储能,这也是一种配置模式,以及现在还存在着大量的“互联网+储能”“分布式智能电网+储能”等,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在不断地涌现。

        三是新型储能的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初步建立。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印发了一系列的文件,在新型储能的创新规划、应用项目管理、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行方面都制定了初步的政策机制。

        下一步,我们在推动新型储能发展方面还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推动新型储能的试点和示范。通过试点示范,来带动我们新型储能的技术、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的创新。

        二是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会同有关部门一块研究新型储能成本的疏导机制,建立新型储能的成本疏导机制可以推动新型储能的商业化应用和发展。

        三是指导各地做好新型储能的专项规划研究,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储能。

        四是利用好新型储能的大数据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加强信息的交流和经验分享,促进我们整个新型储能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何洋说道。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 李福龙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指出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完善能源双控制度,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这是党中央立足我们国家的发展实际,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作出的重大制度设计。大家都知道,能源活动碳排放主要是化石能源的燃烧和部分的加工转换环节产生的,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就是刚才说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这个转变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可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更加鲜明地突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的政策导向,有利于鼓励和推动可再生能源更进一步地加快发展,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另一方面,有利于统筹发展和减排,有利于统筹能源安全和转型,今后可以更多依靠非化石能源的增长,来满足能源消费合理的增长。也可以说,这个转变,能源消费总量的弹性更大了,碳减排措施的精准性更强了。特别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保持能源消费和供应的适度或足够弹性,对我们现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现在正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能源消费的人均水平还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我国能源消费在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还将保持刚性的增长。比如我们的人均用能水平和G7国家相比,是G7国家的53%左右,和OECD国家相比,是OECD国家的63%左右。客观上我们完成现代化进程,能源消费还有一个合理的增长空间,所以控制上、管理上、供应上要有一定的弹性。

        去年底,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大家关注到,已经明确了把“十四五”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的考核当中。这样回过头来看,“十三五”期间非化石能源消费的增量在能源消费增量当中的占比是40%左右,随着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水电、核电等开发建设,预计“十四五”期间,在能源消费增量当中非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60%左右,转型发展的力度将更大,进程会更快。

        “上半年,能源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把保障能源安全、能源保供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妥善应对疫情影响和国际能源市场的变化,持续加大能源领域的有效投资力度,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多措并举增加能源供给能力,有力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能源有效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能源行业深入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上半年能源重大项目的投资同比增长15.9%。今年已经具备开工条件的能源重大项目中,非化石能源的投资占87%左右。

        二是能源供给能力和质量持续提升。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新增发电装机当中非化石能源装机的占比达到83%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突破了11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较快增长,和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0.3%、7.8%和13.5%。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原油、天然气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和4.9%。持续推进煤矿先进产能建设,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1%。特别是煤电企业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保障电力供应,到今年6月底,全国统调电厂电煤的库存超过1.7亿吨,同比增长51.7%,总体看,上半年能源供应保障有力有效。

        关于下半年,随着稳增长各项措施的落地见效,预计我们国家的能源消费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增长速度和上半年比会有所加快。进入冬季取暖期以后,电力、煤炭、天然气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现在稳妥度过夏季高峰,到了11月份以后,还要再紧接着迎接冬高峰,能源行业已经提前制定和实施相关的保障预案,像刚才提到的,多年来,能源局和有关地方、企业各方联动,已经有了行之有效的应对高峰时段用能需求的各项措施方案,着力增强能源供应能力,确保下半年的能源供应稳定。”李福龙说道。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乌克兰危机确实对全球能源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难免对全球能源转型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可以说,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的普遍共识,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各国的一致行动,新能源也成为了各国竞相角逐、争相投入的重点领域,是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主要战场。我们有一个统计,今年上半年海外光伏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实现了量价齐升,我们国家的组件出口量今年上半年达到了78.6GW,同比增长了74.3%,光伏产品的出口总额达到了2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3.1%。这是进出口的情况。

        近年来,我们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论是装机规模、技术水平,还是产业链的能力都已经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我们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凸显,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国际多个场合就碳达峰、碳中和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国家新能源发展明确了新任务,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当然,乌克兰危机也提醒我们,虽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不可逆转,但是也不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我们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先立后破,统筹谋划,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推动我们国家可再生能源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坚定信心决心,坚持创新驱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持续巩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领先优势,为建设能源强国、保障能源安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我们的力量。

        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建设大型风光电基地,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支撑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高能源安全保供能力、扩投资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国家能源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把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建设作为“十四五”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与国家发改委一起全力推动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对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风光电基地建设按周调度、按月监测,督促相关省份加快推动项目“能开尽开”。

        二是建立了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接网工程纳归审批的“绿色通道”,确保大基地项目“能并尽并”。

        三是在不触碰生态红线、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我们会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和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加快落实大基地项目用地、环评、金融等支持政策。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第一批基地项目已经全面开工建设,第二批基地项目清单也已经印发,第二批项目主要布局在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区,这些地区也是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主要分布地。第二批项目目前已经纳入了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当中,目前这些地区正在抓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项目的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调度监测,组织开展基地建设情况专项监管,确保第一批、第二批基地项目如期建成投产。同时,我们近期也印发通知,对“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七个陆上新能源基地、两个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还有五个海上风电集群基地,请这些基地所在的省份抓紧编制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通过这些基地建设,保障能源安全供应、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李创军说道。

阀门之家APP
声明:本文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处理;联系电话:13182603427;联系邮箱:copyright@gongkew.com。
资讯 > 当前位置
国家能源局发布会:油气总产量由2014年的3.15亿吨油当量,增长至2021年的3.65亿吨油当量
访问数:751      日期:2022-07-28      来源:国际能源网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2021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41.3亿吨,比2014年增加2.6亿吨。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突破11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5.8%。

        •我国组件出口量今年上半年达到了78.6GW,同比增长了74.3%。

        •建成33条交直流特高压线路,“西电东送”规模超过2.9亿千瓦。

        •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4000万千瓦。

        •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400万千瓦。

        •油气总产量由2014年的3.15亿吨油当量,增长至2021年的3.65亿吨油当量。

        •原油产量实现连续3年回升,天然气产量实现连续5年增产超过100亿方。

        •建立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接网工程纳归审批“绿色通道”。

        •确保大基地项目“能并尽并”。

        7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全力保障能源安全”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出席了此次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问题。

国家能源局局长 章建华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发布会上表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我国新时代能源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擘画了中国能源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能源战线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能源强国建设进一步推进,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力支撑服务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能源消费清洁低碳转型步伐加快

        2014年以来,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0%,以年均约2.9%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6.2%的国民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煤炭消费比重从2014年的65.8%下降到2021年的56%,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下降最快的时期。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同期从16.9%上升到25.5%,占能源消费增量的60%以上。全国超低排放煤电机组超过10亿千瓦。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3.6%,替代散煤1.5亿吨以上。全面供应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建成全球最大的充换电网络,累计建成充电设施391.8万台。实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在发展中国家率先实现了人人有电用。建成2636万千瓦光伏扶贫工程,惠及6万个贫困村、415万户贫困户。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全面推行用电报装“三零”“三省”服务以来,累计为用户节省办电投资超过1500亿元。在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国“获得电力”指标排名大幅上升到第12位,跻身于“全球最佳实践行列”。

        二、能源供给能力和质量显著提升

        我国发电装机超过24亿千瓦,人均电力装机由2014年的1千瓦增长至1.7千瓦,人均用电量从4000千瓦时增长至近6000千瓦时,超过英国、意大利,接近德国、法国等国家。电力安全运行水平全球领先,没有发生过大面积停电事件。2021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41.3亿吨,比2014年增加2.6亿吨。大型煤矿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70%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突破11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5.8%。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49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9%。建成33条交直流特高压线路,“西电东送”规模超过2.9亿千瓦。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4000万千瓦。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400万千瓦。油气总产量由2014年的3.15亿吨油当量增长至2021年的3.65亿吨油当量。原油产量实现连续3年回升,天然气产量实现连续5年增产超过100亿方。

        三、能源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建立了完备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成功研发制造全球最大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具备最大单机容量达10兆瓦的全系列风电机组制造能力,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常规油气勘探开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大型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系统掌握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技术,多种各具特色的小型堆技术正在进行工程示范准备。世界首台135万千瓦煤电机组投入运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5万千瓦燃气轮机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

        四、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

        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发用电计划有序放开、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电力市场建设深入推进。2021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3.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45.5%。向社会资本放开增量配电业务,实施5批459个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在电力交易机构注册的售电公司约5000家,形成多买多卖的市场竞争格局。

        五、能源国际合作布局更加优化

        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发起成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国数量已达到33个。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与30多个能源类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建立合作关系。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切实让绿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华龙一号”等自主核电技术装备出口实现突破,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海外落地,光伏产业为全球市场供应超过70%的组件。与周边国家油气、电力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国在国际能源舞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重要力量。

        据章建华介绍,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狠抓“十四五”能源规划和能源领域碳达峰方案的落地实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体是:

        一是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去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增加了约1.3亿千瓦,去年10月超过了10亿千瓦大关。今年上半年新增装机又超过5000万千瓦,5月份进一步突破了10亿千瓦,预计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18%左右。另外,今年以来,还核准开工了6台核电机组。

        二是积极推动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我们大力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暖改造。2021年,已经完成改造2.4亿千瓦,今年将继续改造2.2亿千瓦,为“十四五”累计改造6亿千瓦的目标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是加强终端用能的清洁替代。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提前完成了规划目标,清洁取暖面积达到了156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达到73.6%,累计替代散煤超过1.5亿吨,对降低PM2.5的浓度、改善空气质量的贡献率超过1/3。我想,大家生活在北京,应该感受得到这些年空气质量的改变,应该来说,我们在这其中还是作了贡献的。另外,我们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截至今年6月份,我们已累计建成392万台,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基础设施。2025年将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在去年全球能源供应紧张、欧洲多国重启煤电的形势下,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保持力度不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了0.7个百分点,就是从15.9%提高到16.6%,保持了十八大以来的年平均增速,从现在到2030年,我们预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按平均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增长,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目标。”章建华说道。

        除此之外,章建华表示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一个长久的能源安全可靠供应,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在保证能源安全的前提条件下,持续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我国能源发展的趋势是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要逐步减少,风电、光伏为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新增供应量中占较大的比重。风电、光伏是能源绿色转型、低碳转型的一个重要的主力能源,但是它波动性大、不能连续稳定出力,所以我们为了保障能源安全的供应,能源发展改革还是着重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稳增长与调结构,立足于我国能源基本国情,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今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需求总量还将持续增长,所以在“双碳”目标的约束下,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构建新型的电力系统,统筹好非化石能源特别是新能源与化石能源之间的互补和优化组合。能源消费总量中越来越多要来自于非化石能源,在能源可靠供应方面,化石能源要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

        二是要深入推进能源体制改革。要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体系,推进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市场建设,深入推进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减少的同时,要保持能源安全供应能力不下降。可再生能源成本快速下降的同时,其绿色价值还要得到充分体现,有效发挥不同品种能源的保障作用,促使其更大范围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高耗能产业向清洁能源丰富的地域聚集,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三是要加强能源法治建设。继续将法治政府的建设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健全能源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加快推进能源法的立法,电力法、煤炭法和石油储备条例等的制修订。通过系统的立法、执法、普法和监督工作,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把能源领域的各项管理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为建设能源强国构建坚实的法治保障。

        在俄乌冲突发生以来,国际上部分国家对俄罗斯制裁之后,导致国际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短缺、价格上涨,近期也有多家国际机构上调了原油价格的预期,我国对油气的需求对外依存度一直居高不下。对此章建华说道:“应该说,俄乌冲突以后,部分国家对俄罗斯发起了全方位、多频次的制裁,对整个能源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能源供需失衡,能源价格飙升,并且高位运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我们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全力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国内方面,我们深入贯彻“六保”任务,实现国内能源供应总体安全稳定,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生的需求。

        大家关注的油气方面,2018年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储气规模快速提升,三年多的时间实现了翻番。目前,我们地下储气库注气进度执行良好,采暖季前可以确保实现应储尽储、满库运行。同时我们着眼于中长期发展,研究制定了全国储气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立足于大库大站,系统谋划储气重大项目的布局,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国天然气储备能力有望在2021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和安全稳定供应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立足国内、多元保障、强化储备,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实现煤炭供应安全兜底、油气核心需求依靠自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

        在国际合作方面,我们持续致力于通过沟通、对话和合作的方式,加强与有关能源生产国、消费国以及有关方面的协调,努力保障东北、西北、西南、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安全稳定运行,携手维护全球能源市场安全稳定。今年前6个月,我国进口原油2.5亿吨,天然气744亿立方米,煤炭1.15亿吨,电力29.6亿千瓦时,为保障国内能源供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 何洋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何洋表示今年7月份以来,在浙江或者中国局部地区出现了一些负荷侧响应情况,主要是当地为应对高峰负荷作出的负荷侧响应,引导用户通过市场化方式主动降低负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家能源局今年以来提前着手,制定了多项强有力措施,全力以赴做好迎峰度夏的各项保障工作。

        首先,在电力保障方面,我们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加强电力供需的监测和分析。我们与气象部门做好协调联动,跟各地的能源主管部门、电网、发电、行业协会做好对接会商,研判全国的电力供需形势,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各省的电力供需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应对,同时指导各地和企业做细做实电力保供的应对方案,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推动重大电力项目的建设投产。今年上半年,全国新投产的各类电源合计7000万千瓦,自去年迎峰度夏以来,全国新增投产各类电源1.8亿千瓦,今年上半年新增投产电源7000万千瓦。从去年7到今年6月底迎峰度夏之前,我们各类电源投产总和是1.8亿千瓦。我们也新投产了陕北到武汉、白鹤滩到江苏等跨省区的输电通道,向华东、华中地区输送能力增加了1200万千瓦。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些电源和电网项目的投产,有效增强了电力保供能力,也大大增强了我们应对迎峰度夏的保供底气。

        三是提升发电燃料的保障和运行出力水平。目前,我们全国的电煤库存充足,电煤库存的水平达到了历史同期的最好水平。我们煤电的出力受阻和非计划停运的发电容量也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这也进一步夯实了电力保供的基础。

        四是指导各地做好电力需求侧响应。有些地方作了电力需求侧响应,是全球通用的一个电力负荷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电力需求侧响应,利用市场化方式引导电力用户主动错峰、避峰,同时还能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这个方式可以有效达到减少尖峰负荷的目的,这样也会促进全社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优。

        近年来,电力负荷呈高速快速增长的趋势,电力负荷增长增速远高于电量增长,每天的电力峰谷差日益加大,也就是说,每天电力最高峰和最低谷的差额现在越来越大。在这种夏季高峰用电的时候,采取适当的错避峰措施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会坚决守住不拉闸的底线,坚决确保民生用电。

        关于煤炭保障方面。我们做了几项工作:一是压实了煤炭增产保供责任,我们与各产煤省区签订了煤炭安全保供责任书,明确了煤炭生产任务。二是稳定了煤炭保供政策,明确将去冬今春煤炭保供政策统一延续到2023年3月,充分释放先进产能。三是坚持全国煤炭产量调度,对产煤省区产量和运行情况做到每日调度,第一时间掌握全国的煤炭生产动态,及时帮助地方和企业解决在煤炭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四是加快先进产能的投产。今年以来,核准了煤矿项目先进产能3770万吨/年,调整建设规模增加产能900万吨/年,并推动试生产产能6000万吨/年。五是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我们现在对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签订的电煤中长期合同的履约情况进行监管,督促中长期合同能够切实履约,保障发电用煤正常供应。

        通过上述措施,尽管近期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高温天气,电力负荷也都创出了新高,但是全国的电力供需还是平稳有序的。总体来讲,我们对能源电力供应保障有信心,也请大家放心,国家能源局会继续全力以赴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障工作,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生产的用能用电需求。

        “除此之外,传统的电力系统是因为电力不可储存,所以电力系统要瞬时平衡。随着风电、光伏大范围接入以后,因为风电光伏不确定性,系统也会产生很多不确定性,这时候新型储能在这个系统中就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所以现在新型储能的发展受到电力行业、制造产业、社会的高度关注。总体来说,从“十三五”以后,我们的新型储能处在从研发示范到商业化发展初期的一个过渡阶段。现在在技术装备的研发和示范项目的建设、商业模式的探索以及在构建政策体系方面已取得了很多实质性的进展。新型储能的市场应用规模在稳步扩大,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在初步显现。新型储能目前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现在新型储能的技术水平和装机规模在稳步的提升。新型储能技术现在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延长寿命以及提高安全性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关于新型储能的技术标准体系也已初步建立,我们知道锂离子电池和液流电池以及压缩空气等多种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的产业化的进程都在显著提速。到去年年底,全国新型储能的装机规模已超过了400万千瓦,虽然相对于我们国家总体的电力装机来说数量很小,但是它的增长速度很快。

        二是新型储能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在不断拓展。现在在新能源加储能,就是风电、光伏加储能配置,还有刚才介绍的沙漠、戈壁、荒漠基地电源的配置方面,风电、光伏、煤电加储能,这也是一种配置模式,以及现在还存在着大量的“互联网+储能”“分布式智能电网+储能”等,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在不断地涌现。

        三是新型储能的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初步建立。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印发了一系列的文件,在新型储能的创新规划、应用项目管理、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行方面都制定了初步的政策机制。

        下一步,我们在推动新型储能发展方面还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推动新型储能的试点和示范。通过试点示范,来带动我们新型储能的技术、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的创新。

        二是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会同有关部门一块研究新型储能成本的疏导机制,建立新型储能的成本疏导机制可以推动新型储能的商业化应用和发展。

        三是指导各地做好新型储能的专项规划研究,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储能。

        四是利用好新型储能的大数据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加强信息的交流和经验分享,促进我们整个新型储能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何洋说道。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 李福龙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指出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完善能源双控制度,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这是党中央立足我们国家的发展实际,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作出的重大制度设计。大家都知道,能源活动碳排放主要是化石能源的燃烧和部分的加工转换环节产生的,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就是刚才说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这个转变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可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更加鲜明地突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的政策导向,有利于鼓励和推动可再生能源更进一步地加快发展,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另一方面,有利于统筹发展和减排,有利于统筹能源安全和转型,今后可以更多依靠非化石能源的增长,来满足能源消费合理的增长。也可以说,这个转变,能源消费总量的弹性更大了,碳减排措施的精准性更强了。特别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保持能源消费和供应的适度或足够弹性,对我们现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现在正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能源消费的人均水平还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我国能源消费在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还将保持刚性的增长。比如我们的人均用能水平和G7国家相比,是G7国家的53%左右,和OECD国家相比,是OECD国家的63%左右。客观上我们完成现代化进程,能源消费还有一个合理的增长空间,所以控制上、管理上、供应上要有一定的弹性。

        去年底,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大家关注到,已经明确了把“十四五”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的考核当中。这样回过头来看,“十三五”期间非化石能源消费的增量在能源消费增量当中的占比是40%左右,随着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水电、核电等开发建设,预计“十四五”期间,在能源消费增量当中非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60%左右,转型发展的力度将更大,进程会更快。

        “上半年,能源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把保障能源安全、能源保供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妥善应对疫情影响和国际能源市场的变化,持续加大能源领域的有效投资力度,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多措并举增加能源供给能力,有力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能源有效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能源行业深入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上半年能源重大项目的投资同比增长15.9%。今年已经具备开工条件的能源重大项目中,非化石能源的投资占87%左右。

        二是能源供给能力和质量持续提升。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新增发电装机当中非化石能源装机的占比达到83%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突破了11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较快增长,和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0.3%、7.8%和13.5%。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原油、天然气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和4.9%。持续推进煤矿先进产能建设,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1%。特别是煤电企业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保障电力供应,到今年6月底,全国统调电厂电煤的库存超过1.7亿吨,同比增长51.7%,总体看,上半年能源供应保障有力有效。

        关于下半年,随着稳增长各项措施的落地见效,预计我们国家的能源消费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增长速度和上半年比会有所加快。进入冬季取暖期以后,电力、煤炭、天然气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现在稳妥度过夏季高峰,到了11月份以后,还要再紧接着迎接冬高峰,能源行业已经提前制定和实施相关的保障预案,像刚才提到的,多年来,能源局和有关地方、企业各方联动,已经有了行之有效的应对高峰时段用能需求的各项措施方案,着力增强能源供应能力,确保下半年的能源供应稳定。”李福龙说道。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乌克兰危机确实对全球能源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难免对全球能源转型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可以说,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的普遍共识,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各国的一致行动,新能源也成为了各国竞相角逐、争相投入的重点领域,是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主要战场。我们有一个统计,今年上半年海外光伏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实现了量价齐升,我们国家的组件出口量今年上半年达到了78.6GW,同比增长了74.3%,光伏产品的出口总额达到了2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3.1%。这是进出口的情况。

        近年来,我们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论是装机规模、技术水平,还是产业链的能力都已经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我们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凸显,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国际多个场合就碳达峰、碳中和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国家新能源发展明确了新任务,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当然,乌克兰危机也提醒我们,虽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不可逆转,但是也不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我们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先立后破,统筹谋划,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推动我们国家可再生能源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坚定信心决心,坚持创新驱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持续巩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领先优势,为建设能源强国、保障能源安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我们的力量。

        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建设大型风光电基地,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支撑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高能源安全保供能力、扩投资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国家能源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把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建设作为“十四五”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与国家发改委一起全力推动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对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风光电基地建设按周调度、按月监测,督促相关省份加快推动项目“能开尽开”。

        二是建立了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接网工程纳归审批的“绿色通道”,确保大基地项目“能并尽并”。

        三是在不触碰生态红线、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我们会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和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加快落实大基地项目用地、环评、金融等支持政策。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第一批基地项目已经全面开工建设,第二批基地项目清单也已经印发,第二批项目主要布局在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区,这些地区也是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主要分布地。第二批项目目前已经纳入了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当中,目前这些地区正在抓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项目的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调度监测,组织开展基地建设情况专项监管,确保第一批、第二批基地项目如期建成投产。同时,我们近期也印发通知,对“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七个陆上新能源基地、两个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还有五个海上风电集群基地,请这些基地所在的省份抓紧编制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通过这些基地建设,保障能源安全供应、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李创军说道。

阀门之家APP
声明:本文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处理;联系电话:13182603427;联系邮箱:copyright@gongkew.com。
发表评论
0条评论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
战略合作伙伴
工客网公众号
Copyright © 2018 gongk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苏州网景视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工客网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13182603427  copyright@gongkew.com

备案号:苏ICP备19001566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0111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苏)字第0221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2-68793249

  网络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苏公网安备 320506020112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