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滨海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滨海投资)发布公告称,已与中石化长城燃气达成合作协议,长城燃气拟认购滨海投资股份,成为持股29.99%的第二大股东,投资金额超过5亿港元。
滨海投资表示,预期通过引进长城燃气为战略者,双方将实现供应协同效应,此次合作还可以筹集资金加强自身财务状况。
这是中石化成立长城燃气以来最大的一笔项目,也是提升下游终端市场份额的又一动作。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进军下游领域占有市场已成为中石油、中石化等上游企业的共识,未来城市燃气终端之战或将更加激烈。
各取所需
数据显示,滨海投资是中国大陆第一家上市燃气公司,燃气项目分布在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等全国七省二市,共拥有37家燃气项目公司。
该公司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燃气工程施工与安装常规户数20万户,同比增长34%,管道燃气销量19.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5%,其中管道气销量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3%,全年实现管输天然气9.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8%。
公司发展规模不小,但盈利却不高。数据显示,2019年公司盈利约为1.20 亿港元。海滨投资也表示,此次合作能够筹集资金以加强其财务状况。
与此同时,通过引进长城燃气为战略投资者,双方将实现供应协同效应。“滨海投资能够以更优惠的价格取得稳定的天然气供应,从而提升集团在天然气市场之竞争力。而燃气供应框架协议项下的交易将强化天然气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与建设,消除保供瓶颈。”一位不愿具名的燃气行业人士说。
从资源方购买天然气,通过与基础设施公司签订服务合同,获取天然气的存储及外输的能力,销售端与燃气购买用户签订天然气销售协议,这种模式下燃气公司有望改变议价权缺失现状,同时管输成本也变得可控,甚至降低。
而对于中石化这样的央企来说,管网公司成立后,其管网被“划走”,上中下游一体化经营模式将被打破。仅剩上游生产和下游销售与终端两大业务单元,原来凭借管网自然垄断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将丧失,市场话语权也将遭到削弱,亟需拓展下游市场,争取获得稳定的利润来源。
抢滩下游
有观点认为,上游油气企业手握气源和议价权,抢滩下游市场相对容易,下游燃气想要布局上游产业则困难重重。
然而作为中石化布局下游终端的长城燃气主打投资战略,以参股或控股城市燃气公司的形式来发展终端项目,但手中缺乏气源和自主投资经营权,自成立以来终端业务扩展并不多,发展不尽人意。
因此,中石化也通过优化“内核”,再次启动天然气销售管理体系改革,扩大下游终端市场版图。
据相关媒体报道,在新的改革方案中,中石化拟成立8大区域中心、4个省级公司,合并长城燃气公司与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并成立区域天然气销售中心、省级天然气销售公司。通过组建区域+省级销售公司方式加强天然气销售队伍。
除成立8大区域天然气销售中心之外,中石化还预备成立山西、湖南、江苏、江西等4个省级天然气销售公司。省级公司可能采取合资组建的方式,合资公司相对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直属的天然气销售中心或拥有具有更大的自主经营权。
与中石油销售、终端一体化的思路相似,中石化希望优化结构、加强天然气销售队伍,调动企业内部积极性,为今后拓展市场抢占份额优化结构。
竞合加剧
目前,城市燃气领域已经形成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外资港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随着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天然气管网独立运营,我国将逐渐实现天然气产业的产、运、销分离,下游竞争也将更加充分和激烈。
一方面,2019年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 年版)》免去了“城市人口50 万以上的城市燃气的建设、经营须由中方控股”,对外资彻底开放天然气城市燃气投资。外资企业将加速探路我国市场,通过独资、参股、合作等方式发展城市燃气业务。 另一方面,新奥能源、中国燃气、华润燃气等公司大力开拓市场范围,积极开展并购,市场竞合加剧。
此外,上游企业积极发展终端城市燃气业务已成共识,三面夹击也倒逼城市燃气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
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燃气仍将是我国天然气利用的首要领域和发展方向之一。城燃公司首要任务仍是做大、做强主营业务,通过售气和安装两项业务最大限度地争取现金流。
油气行业资深人士石芝锋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综合能源服务企业可有效提高能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也有利于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单一能源服务型企业的城燃公司,可以通过积极发展新业务,如增值业务、新兴业务等向综合能源服务型企业转变,并时刻通过自查方式规避企业自身存在的垄断风险点,才能有效化解当前企业面临各路挑战。“如果想短期内得到收益,建议发展光伏、售电等新兴业务;但如果从国家政策扶持的力度考虑,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生物质能源等显然是比较好的选择。” 石芝锋指出。
日前,滨海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滨海投资)发布公告称,已与中石化长城燃气达成合作协议,长城燃气拟认购滨海投资股份,成为持股29.99%的第二大股东,投资金额超过5亿港元。
滨海投资表示,预期通过引进长城燃气为战略者,双方将实现供应协同效应,此次合作还可以筹集资金加强自身财务状况。
这是中石化成立长城燃气以来最大的一笔项目,也是提升下游终端市场份额的又一动作。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进军下游领域占有市场已成为中石油、中石化等上游企业的共识,未来城市燃气终端之战或将更加激烈。
各取所需
数据显示,滨海投资是中国大陆第一家上市燃气公司,燃气项目分布在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等全国七省二市,共拥有37家燃气项目公司。
该公司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燃气工程施工与安装常规户数20万户,同比增长34%,管道燃气销量19.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5%,其中管道气销量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3%,全年实现管输天然气9.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8%。
公司发展规模不小,但盈利却不高。数据显示,2019年公司盈利约为1.20 亿港元。海滨投资也表示,此次合作能够筹集资金以加强其财务状况。
与此同时,通过引进长城燃气为战略投资者,双方将实现供应协同效应。“滨海投资能够以更优惠的价格取得稳定的天然气供应,从而提升集团在天然气市场之竞争力。而燃气供应框架协议项下的交易将强化天然气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与建设,消除保供瓶颈。”一位不愿具名的燃气行业人士说。
从资源方购买天然气,通过与基础设施公司签订服务合同,获取天然气的存储及外输的能力,销售端与燃气购买用户签订天然气销售协议,这种模式下燃气公司有望改变议价权缺失现状,同时管输成本也变得可控,甚至降低。
而对于中石化这样的央企来说,管网公司成立后,其管网被“划走”,上中下游一体化经营模式将被打破。仅剩上游生产和下游销售与终端两大业务单元,原来凭借管网自然垄断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将丧失,市场话语权也将遭到削弱,亟需拓展下游市场,争取获得稳定的利润来源。
抢滩下游
有观点认为,上游油气企业手握气源和议价权,抢滩下游市场相对容易,下游燃气想要布局上游产业则困难重重。
然而作为中石化布局下游终端的长城燃气主打投资战略,以参股或控股城市燃气公司的形式来发展终端项目,但手中缺乏气源和自主投资经营权,自成立以来终端业务扩展并不多,发展不尽人意。
因此,中石化也通过优化“内核”,再次启动天然气销售管理体系改革,扩大下游终端市场版图。
据相关媒体报道,在新的改革方案中,中石化拟成立8大区域中心、4个省级公司,合并长城燃气公司与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并成立区域天然气销售中心、省级天然气销售公司。通过组建区域+省级销售公司方式加强天然气销售队伍。
除成立8大区域天然气销售中心之外,中石化还预备成立山西、湖南、江苏、江西等4个省级天然气销售公司。省级公司可能采取合资组建的方式,合资公司相对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直属的天然气销售中心或拥有具有更大的自主经营权。
与中石油销售、终端一体化的思路相似,中石化希望优化结构、加强天然气销售队伍,调动企业内部积极性,为今后拓展市场抢占份额优化结构。
竞合加剧
目前,城市燃气领域已经形成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外资港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随着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天然气管网独立运营,我国将逐渐实现天然气产业的产、运、销分离,下游竞争也将更加充分和激烈。
一方面,2019年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 年版)》免去了“城市人口50 万以上的城市燃气的建设、经营须由中方控股”,对外资彻底开放天然气城市燃气投资。外资企业将加速探路我国市场,通过独资、参股、合作等方式发展城市燃气业务。 另一方面,新奥能源、中国燃气、华润燃气等公司大力开拓市场范围,积极开展并购,市场竞合加剧。
此外,上游企业积极发展终端城市燃气业务已成共识,三面夹击也倒逼城市燃气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
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燃气仍将是我国天然气利用的首要领域和发展方向之一。城燃公司首要任务仍是做大、做强主营业务,通过售气和安装两项业务最大限度地争取现金流。
油气行业资深人士石芝锋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综合能源服务企业可有效提高能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也有利于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单一能源服务型企业的城燃公司,可以通过积极发展新业务,如增值业务、新兴业务等向综合能源服务型企业转变,并时刻通过自查方式规避企业自身存在的垄断风险点,才能有效化解当前企业面临各路挑战。“如果想短期内得到收益,建议发展光伏、售电等新兴业务;但如果从国家政策扶持的力度考虑,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生物质能源等显然是比较好的选择。” 石芝锋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