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一座煤炭资源型城市。无论是可以预见的资源枯竭,还是未来要实现的“双碳”目标,都催促着一场产业领域的转型升级。济宁的产业转型倒计时已开启,先进制造业赋予其加速奔跑的最强动力。
2021年8月起,济宁市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发展“231”先进制造业集群,把大抓产业、大抓制造业作为头等大事、主攻方向,形成“1个办公室、7个产业专班、7个要素保障组”的“1+7+7”工作架构,开展“干部助企攀登”活动,统筹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带动新旧动能转换和资源型城市转型。
转型有力量——
传统煤企探路新赛道
“煤城”转型,从煤说起。
一只普通塑料袋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降解,而可降解塑料袋只需一年就能完全降解。你可能想象不到,这种绿色环保的可降解材料会来自一块煤。眼下,山东恒信集团有限公司生物可降解塑料一体化产业项目已完成备案,即将开工建设。
不仅如此,恒信集团从小小的煤块出发,研发、生产出了甲醇、粗苯、改质轻芳烃等30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形成了焦油加氢、苯加氢、煤气制甲醇等循环经济产业链,甚至连废料也被“吃干榨尽”。
“十四五”期间,恒信集团锚定清洁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三条产业新赛道加速起跑,多个新项目正在紧锣密鼓上马投产,将产出附加值更高、品质更优的全产业链高端系列产品。项目全部投产后,公司每年销售收入将突破500亿元,新项目贡献率超过50%。
小煤块的蝶变折射着济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步伐。面对“一煤独大”、产业结构偏重、发展不可持续的负担,济宁市明确发展方向,大抓产业、抓大产业,扎扎实实把每个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塑成优势、突围奋进,以产业、科技、业态和模式创新为“制造强市”建设注入新动能。通过科技创新助推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橡胶制品、造纸及纸制品、新型建材、煤炭产业等优势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济宁市加强政企联动、合力攻坚,用最优的政策、最好的服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与恒信的纵向深入不同,6.5公里外的一座废弃矿井转出了一个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7月19日下午,艾坦姆流体控制技术(山东)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声隆隆,繁忙的生产线正在生产高端流体阀。“每台阀都是客户定制的,比如这台深冷调节阀耐零下270℃低温,打破了国外行业品牌垄断。”公司生产总监马建波介绍,艾坦姆流体控制阀系列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近10%,实现替代进口品牌业绩占比70%。
艾坦姆所在的济宁能源盛源精密制造产业园是曾因产能下降而关井停产的落陵煤矿。近年来,当地盘活废旧厂房,规划建设精密制造产业园,引进艾坦姆、春辉液压、信发液压等11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园区产值已由最初的7000万元提升至6亿元。
壮大有方向——
“链”上发力做大产业优势
7月21日,连日降雨过后,汶上县迎来晴天。在汶上经济开发区山东晋工机械有限公司年产2000台凿岩劈裂机项目现场,工人正抢抓天气晴好的施工黄金期,进行2号厂房的地面灰土施工。
“项目还没建成就已经有四五家本地零部件企业前来对接供货合作。”工地上,汶上县南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波,正对着一张密密麻麻的工期进度表督导施工。
“缺乏整机生产企业,众多工程机械零部件企业因供需结构单一‘吃不饱’”是汶上的产业现状。晋工机械是汶上县招引的工程机械整机项目,一台工程机械整机所需的8个系统中,6个都能在汶上本地找到配套企业。它的落地不仅能为自身节省大量配套成本,更能补齐当地工程机械产业链,带动产业集群式发展。
济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将制造业排在拉动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位置。今后五年,济宁将强力攻坚“制造强市”建设,更大力度构建高能级现代产业体系,推进链条式增长、集群化壮大、方阵型崛起。围绕提升“231”先进制造业集群能级,济宁推行“群长+链长制”,“一链一策”提升19条关键产业链,绘制47个细分产业链图谱,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三链”合一,将重点企业分产业组团,促进链上企业优势互补,通过延链强链补链做大产业优势。今年,济宁在聚力问题诉求解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项目快速建设、产业链条快速构建,对产业开展深度帮扶。同时梳理企业项目清单,一个项目一套方案、全过程跟踪服务、分类挂图作战。
缺龙头招龙头,少龙尾引龙尾,产业延链成群,方能稳健发展。济宁中银电化有限公司是一家有56年历史的氯碱企业,产品相当于化工中的“柴米油盐”。汶上县瞄准中银电化的龙头优势,不仅因企建园,还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中银电化产业链变身“磁力链”,吸引众多“重量级”企业落户资源、交通等不占优势的汶上,目前产业园51家企业中一半以上是中银电化的下游企业,构成配套紧密的产业链。
“我们的主打产品是邻苯基苯酚,是生产芯片、发光材料、防腐材料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尽管月产量只有270吨,但却占据了全球市场五分之一的份额,打破国外垄断。”济宁市邦达煤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勇介绍,从苯升级到邻苯基苯酚,中间少不了环己酮这项关键原料。“中银电化能满足我们每月400吨环己酮的需求量,这吸引我们将公司落户汶上。试生产一年,公司销售收入就达到了1.5亿元。”
创新有政策——
智能制造助力产业转型
“这台设备集掘进、临时支护、锚杆锚索支护、除尘、钻探等多功能于一体,操作人员可在千米外的地面操控作业,人工缩减一半,效率提升50%……”7月21日,记者走进山东天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台上百吨的庞然大物映入眼帘。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赵美介绍,作为销量较大的新产品,掘锚护一体机器人是一个融入了科技创新的“灵活的胖子”。
天河科技以前主要生产煤矿巷道施工装备,单一、低端的产品在市场上面临激烈竞争。
济宁市打造科技研发创新“强力引擎”,实施科研院所招引、高端人才引进、高新企业倍增、企业研发普及、关键技术突破“五大计划”。近年来,邹城市抽调精干力量到天河科技开展“一对一”服务,助力企业建成4个省级和3个市级创新研发平台,与国内外“大院大所”、应用单位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关系。随着一系列技术难点被攻克,掘锚护一体机器人、防冲钻孔机器人、开槽机器人、井下消防机器人……科技含量高的智能化新产品频繁出炉,国内外订单纷至沓来。
目前,天河科技产品供不应求,订单已经排到3个月以后。如何扩大产能、满足市场需求,成为天河科技面临的新难题。
今年以来,济宁在聚力问题诉求解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项目快速建设、产业链条快速构建,对产业进行深度帮扶。济宁创新政策供给,市县两级每年拿出不低于70%的土地、资金等要素额度,优先保障制造业项目需求,打破“切块分割”,实行“要素跟着项目走”,推进“十强产业”加速发展。同时,设立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两个百亿”政策,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天河科技所在的中心店镇第一时间将天河科技的需求上报“制造强市”建设邹城市指挥部,将该项目纳入邹城市攀登企业重点项目库,给予优先要素保障。今年上半年,中心店镇项目专班一边协调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提前启动项目土地指标申报工作,一边同步推进指标申请及土地清表。目前,天河科技70亩的技改项目土地指标已经获批,正在走招拍挂手续。去年,天河科技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后,20多家银行找上门来放贷,为企业授信2000万元,减轻项目投资压力。项目达产后将把产能扩大约6倍。
困难有人帮——
千名干部驻企精准服务
如今,在山东益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年产10万吨针状焦高精细化学材料综合利用项目和年产9.5万吨针状焦项目正有条不紊地推进。项目却被疑是“两高”(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在备案时面临搁浅。
“两个项目对公司上市至关重要,建成达产后将助推公司产能规模达到国内第一。”益大新材料副总工廖虎回忆。关键时刻,来自济宁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综合科的驻企干部孟宪石多次跑发改、行政审批、生态环境等部门,先召开专家论证会和“两高”项目专班论证会,再报请省市发改部门,最终认定:项目涉及的加氢工艺不是裂化而是加氢精制过程,延迟焦化主要是通过重组分的聚合缩合得到煅烧前的针状焦,不是炼油工序的产品成品油和石油焦,因此不属于“两高”项目。
5月20日,两个项目成功备案。此外,孟宪石还帮企业申请政策资金1756.68万元,协调科技专项资金3895万元。
像孟宪石这样的驻企干部,济宁市共有1560名。去年8月,济宁构建梯次强企方阵,推进“企业攀登、技术改造、企业上市、要素保障、企业家培育”五大工程,开展“干部助企攀登”活动,选派市县机关干部脱产到863家企业挂职服务,391个由市县级牵头领导、市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脱产驻企干部、主办银行负责人组成的“四人”助企攀登小组“一对一”帮扶,扶持企业攀登进阶。
今年,济宁将“扩大范围、提质强企、攀登进阶”作为助企攀登重点,对攀登企业量身定制差异化、精准化扶持政策。市级层面“一企一策”集中突破100个重大技改项目,各县市区推进技改“双千”工程。各产业专班和县市区聚焦“专精特新”培育方向,实施高成长性企业三年倍增行动。
“助企干部不仅为我们申请到土地、招引来人才、争取到资金,还帮我们制定了发展规划,企业的几项‘老大难’问题都解决了。”提起驻企干部胡华博,山东山矿机械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江心田竖起大拇指。作为济宁市“231”产业集群高端装备矿山机械龙头企业,传统企业山矿机械焕发出新生机,2021年,公司7项产品获得国家专利,营业收入达到5亿元,比上年增长35.36%。
济宁,一座煤炭资源型城市。无论是可以预见的资源枯竭,还是未来要实现的“双碳”目标,都催促着一场产业领域的转型升级。济宁的产业转型倒计时已开启,先进制造业赋予其加速奔跑的最强动力。
2021年8月起,济宁市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发展“231”先进制造业集群,把大抓产业、大抓制造业作为头等大事、主攻方向,形成“1个办公室、7个产业专班、7个要素保障组”的“1+7+7”工作架构,开展“干部助企攀登”活动,统筹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带动新旧动能转换和资源型城市转型。
转型有力量——
传统煤企探路新赛道
“煤城”转型,从煤说起。
一只普通塑料袋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降解,而可降解塑料袋只需一年就能完全降解。你可能想象不到,这种绿色环保的可降解材料会来自一块煤。眼下,山东恒信集团有限公司生物可降解塑料一体化产业项目已完成备案,即将开工建设。
不仅如此,恒信集团从小小的煤块出发,研发、生产出了甲醇、粗苯、改质轻芳烃等30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形成了焦油加氢、苯加氢、煤气制甲醇等循环经济产业链,甚至连废料也被“吃干榨尽”。
“十四五”期间,恒信集团锚定清洁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三条产业新赛道加速起跑,多个新项目正在紧锣密鼓上马投产,将产出附加值更高、品质更优的全产业链高端系列产品。项目全部投产后,公司每年销售收入将突破500亿元,新项目贡献率超过50%。
小煤块的蝶变折射着济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步伐。面对“一煤独大”、产业结构偏重、发展不可持续的负担,济宁市明确发展方向,大抓产业、抓大产业,扎扎实实把每个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塑成优势、突围奋进,以产业、科技、业态和模式创新为“制造强市”建设注入新动能。通过科技创新助推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橡胶制品、造纸及纸制品、新型建材、煤炭产业等优势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济宁市加强政企联动、合力攻坚,用最优的政策、最好的服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与恒信的纵向深入不同,6.5公里外的一座废弃矿井转出了一个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7月19日下午,艾坦姆流体控制技术(山东)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声隆隆,繁忙的生产线正在生产高端流体阀。“每台阀都是客户定制的,比如这台深冷调节阀耐零下270℃低温,打破了国外行业品牌垄断。”公司生产总监马建波介绍,艾坦姆流体控制阀系列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近10%,实现替代进口品牌业绩占比70%。
艾坦姆所在的济宁能源盛源精密制造产业园是曾因产能下降而关井停产的落陵煤矿。近年来,当地盘活废旧厂房,规划建设精密制造产业园,引进艾坦姆、春辉液压、信发液压等11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园区产值已由最初的7000万元提升至6亿元。
壮大有方向——
“链”上发力做大产业优势
7月21日,连日降雨过后,汶上县迎来晴天。在汶上经济开发区山东晋工机械有限公司年产2000台凿岩劈裂机项目现场,工人正抢抓天气晴好的施工黄金期,进行2号厂房的地面灰土施工。
“项目还没建成就已经有四五家本地零部件企业前来对接供货合作。”工地上,汶上县南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波,正对着一张密密麻麻的工期进度表督导施工。
“缺乏整机生产企业,众多工程机械零部件企业因供需结构单一‘吃不饱’”是汶上的产业现状。晋工机械是汶上县招引的工程机械整机项目,一台工程机械整机所需的8个系统中,6个都能在汶上本地找到配套企业。它的落地不仅能为自身节省大量配套成本,更能补齐当地工程机械产业链,带动产业集群式发展。
济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将制造业排在拉动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位置。今后五年,济宁将强力攻坚“制造强市”建设,更大力度构建高能级现代产业体系,推进链条式增长、集群化壮大、方阵型崛起。围绕提升“231”先进制造业集群能级,济宁推行“群长+链长制”,“一链一策”提升19条关键产业链,绘制47个细分产业链图谱,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三链”合一,将重点企业分产业组团,促进链上企业优势互补,通过延链强链补链做大产业优势。今年,济宁在聚力问题诉求解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项目快速建设、产业链条快速构建,对产业开展深度帮扶。同时梳理企业项目清单,一个项目一套方案、全过程跟踪服务、分类挂图作战。
缺龙头招龙头,少龙尾引龙尾,产业延链成群,方能稳健发展。济宁中银电化有限公司是一家有56年历史的氯碱企业,产品相当于化工中的“柴米油盐”。汶上县瞄准中银电化的龙头优势,不仅因企建园,还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中银电化产业链变身“磁力链”,吸引众多“重量级”企业落户资源、交通等不占优势的汶上,目前产业园51家企业中一半以上是中银电化的下游企业,构成配套紧密的产业链。
“我们的主打产品是邻苯基苯酚,是生产芯片、发光材料、防腐材料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尽管月产量只有270吨,但却占据了全球市场五分之一的份额,打破国外垄断。”济宁市邦达煤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勇介绍,从苯升级到邻苯基苯酚,中间少不了环己酮这项关键原料。“中银电化能满足我们每月400吨环己酮的需求量,这吸引我们将公司落户汶上。试生产一年,公司销售收入就达到了1.5亿元。”
创新有政策——
智能制造助力产业转型
“这台设备集掘进、临时支护、锚杆锚索支护、除尘、钻探等多功能于一体,操作人员可在千米外的地面操控作业,人工缩减一半,效率提升50%……”7月21日,记者走进山东天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台上百吨的庞然大物映入眼帘。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赵美介绍,作为销量较大的新产品,掘锚护一体机器人是一个融入了科技创新的“灵活的胖子”。
天河科技以前主要生产煤矿巷道施工装备,单一、低端的产品在市场上面临激烈竞争。
济宁市打造科技研发创新“强力引擎”,实施科研院所招引、高端人才引进、高新企业倍增、企业研发普及、关键技术突破“五大计划”。近年来,邹城市抽调精干力量到天河科技开展“一对一”服务,助力企业建成4个省级和3个市级创新研发平台,与国内外“大院大所”、应用单位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关系。随着一系列技术难点被攻克,掘锚护一体机器人、防冲钻孔机器人、开槽机器人、井下消防机器人……科技含量高的智能化新产品频繁出炉,国内外订单纷至沓来。
目前,天河科技产品供不应求,订单已经排到3个月以后。如何扩大产能、满足市场需求,成为天河科技面临的新难题。
今年以来,济宁在聚力问题诉求解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项目快速建设、产业链条快速构建,对产业进行深度帮扶。济宁创新政策供给,市县两级每年拿出不低于70%的土地、资金等要素额度,优先保障制造业项目需求,打破“切块分割”,实行“要素跟着项目走”,推进“十强产业”加速发展。同时,设立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两个百亿”政策,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天河科技所在的中心店镇第一时间将天河科技的需求上报“制造强市”建设邹城市指挥部,将该项目纳入邹城市攀登企业重点项目库,给予优先要素保障。今年上半年,中心店镇项目专班一边协调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提前启动项目土地指标申报工作,一边同步推进指标申请及土地清表。目前,天河科技70亩的技改项目土地指标已经获批,正在走招拍挂手续。去年,天河科技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后,20多家银行找上门来放贷,为企业授信2000万元,减轻项目投资压力。项目达产后将把产能扩大约6倍。
困难有人帮——
千名干部驻企精准服务
如今,在山东益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年产10万吨针状焦高精细化学材料综合利用项目和年产9.5万吨针状焦项目正有条不紊地推进。项目却被疑是“两高”(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在备案时面临搁浅。
“两个项目对公司上市至关重要,建成达产后将助推公司产能规模达到国内第一。”益大新材料副总工廖虎回忆。关键时刻,来自济宁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综合科的驻企干部孟宪石多次跑发改、行政审批、生态环境等部门,先召开专家论证会和“两高”项目专班论证会,再报请省市发改部门,最终认定:项目涉及的加氢工艺不是裂化而是加氢精制过程,延迟焦化主要是通过重组分的聚合缩合得到煅烧前的针状焦,不是炼油工序的产品成品油和石油焦,因此不属于“两高”项目。
5月20日,两个项目成功备案。此外,孟宪石还帮企业申请政策资金1756.68万元,协调科技专项资金3895万元。
像孟宪石这样的驻企干部,济宁市共有1560名。去年8月,济宁构建梯次强企方阵,推进“企业攀登、技术改造、企业上市、要素保障、企业家培育”五大工程,开展“干部助企攀登”活动,选派市县机关干部脱产到863家企业挂职服务,391个由市县级牵头领导、市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脱产驻企干部、主办银行负责人组成的“四人”助企攀登小组“一对一”帮扶,扶持企业攀登进阶。
今年,济宁将“扩大范围、提质强企、攀登进阶”作为助企攀登重点,对攀登企业量身定制差异化、精准化扶持政策。市级层面“一企一策”集中突破100个重大技改项目,各县市区推进技改“双千”工程。各产业专班和县市区聚焦“专精特新”培育方向,实施高成长性企业三年倍增行动。
“助企干部不仅为我们申请到土地、招引来人才、争取到资金,还帮我们制定了发展规划,企业的几项‘老大难’问题都解决了。”提起驻企干部胡华博,山东山矿机械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江心田竖起大拇指。作为济宁市“231”产业集群高端装备矿山机械龙头企业,传统企业山矿机械焕发出新生机,2021年,公司7项产品获得国家专利,营业收入达到5亿元,比上年增长35.36%。